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为地矿部武汉计算站。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计算机学院不断发展壮大,现设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网络工程四个系,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研究所一个;拥有湖北省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一个,地学信息工程博士点一个,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两个。现已形成的稳定研究方向有:智能计算及应用、地学信息工程、数据库及数据挖掘、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多媒体应用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并逐步形成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其他新方向。
计算机学院现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在70余人的教师队伍中,博导3人,教授11人,副教授20人,讲师40人(其中博士20人、在读博士16人);获得科研究成果2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教师中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 人,“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最高奖——金锤奖”1人。目前,已经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证书7项。
学院坚持“以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先导,以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为主体” 的办学方向,依托学校地学优势,办出具有地学与空间科学为特色的计算机学科。以“智能计算及其应用技术”及“地学信息工程”学科方向为突破口,带动演化硬件、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并行分布处理及三维可视化、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及计算机应用支撑技术、图形图像处理与多媒体等相关研究方向共同发展。近年来学院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国防科工委预研项目、国防“十一五”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攻关项目等);先后完成了40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过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地质矿产点源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可视化地学信息系统软件平台(GeoView)和涵盖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勘查、灾害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和矿山开发等领域的一系列应用系统。发表了高级别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20篇学术论文被SCI检索,120篇学术论文被EI检索,241篇学术会议论文被ISTP检索。建立了空间智能计算与演化技术实验室、演化硬件实验中心实验基地2个,新增计算机应用技术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一个,成功举办了四届智能计算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议及第七届可演化系统国际会议。
计算机学院始终坚持“开放、竞争、联合”的办学的理念。先后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New Brunswick 大学、日本会津大学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聘请多名外籍计算机专家为我院特聘、讲座教授;学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方针,现建有国防科工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华东计算机研究所、中船总公司709研究所等多个产、学、研基地。现有在校硕士生200余人,本科生1200余人。近二十年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了4000余名合格的毕业生。他们中既有中科院、清华、复旦等著名院校的高级研究人才,也有CompaQ、华为、腾讯、联想集团等大型公司的研发人员,更有在工商、税务、交通、邮电、银行、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工作人员。
现在,计算机学院作为一个团结、充满朝气的集体,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并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为把计算机学院建成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学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