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理学学士、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2009年1月至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主讲课程:
本科生:国际经济学
硕士研究生:国际贸易理论
博士研究生:
社会兼职:
《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文汇》、《南方经济》、《系统工程学报》等刊物的匿名审稿人。
荣誉奖励:
(一) 李小平、朱钟棣,《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载《经济研究》2006(2),该论文获得第十四届国际贸易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三等奖(一等奖缺失);
(二)李小平、朱钟棣,《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载《管理世界》2005(4),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工业经济》杂志2005(6)全文转载;获得上海财经大学第十二届中振科研优秀论文奖。
(三)李小平、朱钟棣,《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载《统计研究》2004(10),获得上海财经大学第十一届中振科研优秀论文奖。
(四)李小平,2007年3月获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科研之星称号。
科研作品:
(一)主要论文
1、李小平、朱钟棣,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经济研究》2006(2)。
2、李小平,自主R&D、技术引进和生产率增长。《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7(7)。
3、李小平,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的长短期因果关系检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1)。
4、李小平、朱钟棣,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统计研究》2004(10)。
5、李小平、朱钟棣,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检验。《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2)。
6、李小平,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实证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6(3)。
7、李小平、卢现祥,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动和生产率增长。《世界经济》2007(5)。
8、李小平、朱钟棣,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管理世界》2005(4),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工业经济》杂志2005(6)转载。
9、李小平,欧盟对华反倾销特点、原因及趋势实证研究。《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3(11)。
10、李小平、陈勇,劳动力流动、资本转移和生产率增长。《统计研究》2007(7)。第一作者。
11、中国工业行业资本形成、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趋异化。《世界经济》2005(9)。第二作者。
12、陈勇、李小平,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工业经济转型。《管理世界》2007(6)。第二作者。
13、陈勇、李小平,中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构造与资本深化评估。《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0)。第二作者。
14、陈宇、李小平、白澎,市场结构如何影响R&D投入?《南开经济研究》2007(1)。
(二)课题
1、李小平主持的浙江省社科基金,《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理论及其对浙江省的实证分析》(06CGLJ23YBX)。
2、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入兰宜生教授主持的《中国进入贸易大国行列后贸易政策及战略的修正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规划课题(04BJL055)。
3、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入朱钟棣教授主持的《合规性贸易壁垒的应对和应用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03JB790031)。
(三)专著
1、参著(多人合著)《合规性贸易壁垒的应对和应用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1)。
2、参编(多人合著)《入世后中国的产业安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5)。
(四)主要学术会议
1、2005年12月,参加在厦门大学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并宣读《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的入选论文。
2、2006年12月,参加在武汉大学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宣读《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动和生产率增长》的入选论文,并作为此次年会国际经济学小组的评论人。
3、2007年12月,参加在北京大学、深圳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宣读《劳动力流动、资本转移和生产率增长》的入选论文。
4、2006年9月,参加在山东大学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并宣读《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动和生产率增长》的入选论文。
5、2007年5月,参加在武汉理工举办的2007年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年会,并宣读《劳动力流动、资本转移和生产率增长》的入选论文,并作为分组会议的主持人。
6、2008年8月,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问题研习营,并宣读《贸易结构、资本形成和动态收益》的论文。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南湖南路1号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430073
Email: chineselixp@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