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教学科研实力最强、特色最鲜明的学院。学院现有7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3个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现有在校本科生2901名,硕士生302名、博士生(联合培养)16名;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该学科领域唯一的重点学科,并为博士点授权立项建设的学科。
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管理与育人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素质与知识并重” 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为师生服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主动为行业和地方经济服务,各项工作走在院系的前列。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学院发展驶入快车道。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建设发展,认真抓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特色优势不断增强,学校党委提出了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为适应学校的发展,学院提出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以博士点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的工作思路。坚持“育人为本,教科并重,自加压力,争创一流”的办院理念。在工作中,院领导班子团结协调,勤政廉政,依法治教,规范管理,注重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素质提升。以党建带团建,认真办好党校,主动积极培养大学生入党,在校本科生党员比例达到16%。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走向讲台,走进学生心灵”活动;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深入开展了“强化特色,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提升实力”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并结合学院实际开展了“关爱学生强能力,科学发展上水平”的特色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强化实践,学院形成了“学风正,教风好,教学质量高”的良好的局面。2003年以来,学院连续6年被评为全校党风廉政建设优秀单位,并被评为全校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学院党委、行政分别被评为全校先进基层组织和先进集体,2006学院党委被省高工委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扎实开展科学研究,主动服务社会
凝练学科方向,形成学术梯队。学院现已形成稳定的科研方向:新型反应器与过程强化技术、石油化工清洁生产技术、资源化学工程与技术、精细化学品与绿色化学工艺、药物绿色合成技术与新制剂、工业催化剂与催化技术等研究方向。
2004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其它部委项目110项,科研入账经费2008年突破1000万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奖2项,湖北省技术发明奖1项,科技进步奖14项。出版专著10部,其中出版英文专著2部,SCI、EI收录论文200余篇。2006年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8年该学科被湖北省评为本领域的唯一优势学科,2009年新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2006年“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验收,并获得“优秀”的好成绩。2007年“绿色化工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立项建设,2008年“教育部磷资源利用开发工程中心”立项建设,“武汉市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在我院。2004年化学工艺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
三、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学院十分注重专业的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强化创新教育,突出学科工程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取得较好成绩。2007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制药工程专业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2007年应用化学专业新增为省级品牌专业;制药工艺设计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化学反应工程和基础化学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2003年以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承担国家级教研项目7项。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学生政治素质高,知识面宽,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一大批学生在国家、省部各类竞赛中获得奖项。2004年以来,先后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二等奖各1项;湖北省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3项、三等奖3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非专业组团体第二名、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湖北省“大学生科技之星”优秀组织单位、一等奖1项;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3项。培养了全国大学生楷模—舍己救人的优秀大学生许志伟。
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近年来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5%,考研率稳定在30%。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环节中率先实施“订单式”培养计划。2005年以来,学院启动“就业定向奖励工程”,一批大二、大三学生与部分化工企业签订预就业协议,边读书边领取企业奖学金,毕业后到出资企业工作。这种订单式培养受到学生和企业的好评。
四、加强团队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加强团队建设。以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科研团队建设促进学科的发展。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人才,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示范作用。通过重点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人才、科研技术平台建设,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凝聚优秀科研人才,学院现已建立了5个省级科研团队,2个校级学术创新团队,2个校级教学团队。同时,学院积极探索团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团队绩效考评、激励与约束机制。
五、科学规范管理,促进院务公开
建立和完善了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不断强化民主管理中,通过实行院务公开,保障教职工知情权、审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起到了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学院管理,学院的基层管理工作富有成效。学院定时召开二级教代会,建立了二级教代会制度,强化了二级单位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促进了院务公开。通过教代会的决议,出台了“化工与制药学院绩效考核办法”和“化工与制药学院绩效考核量化标准”等考核制度。通过推行院务公开,学院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6年学院教代会被省高工委、省教育工会授予“高校示范二级教代会”。财务审计工作受到学校的好评。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深刻体会到: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学院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机遇,谋发展,是学院工作的着力点;以人为本,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学院工作的落脚点。
面对学校“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学院将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团结协调、埋头苦干的精神,与广大教职工一道,继续把学院建设好,发展好,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