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创建于1958年。1978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1年被批准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是湖北省属高校第一批省级重点学科;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内经)学科共建单位。2005年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设立“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创始人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李今庸教授。现任学科带头人是湖北中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平教授。
学科成员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次,全国第三批中医药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十一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1人,全国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中国老年学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常务委员1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1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1人,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人,全国高等中医药专业教材研究会理事1人,全国第三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3人,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1人,湖北省衰老与抗衰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拔尖人才1人。自2001年以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81人,博士研究生55人。
本学科点以全国著名内经专家、国家首批名老中医师承指导教师李今庸教授主编《黄帝内经纲目》、张六通教授首创外湿致病机理实验研究、以及邱幸凡教授撰写的全国第一部络脉理论专著《络脉理论与临床》为标志,奠定了学科坚实的基础。周安方教授首次提出“肝肾相关”假说,并开展了一系列的藏象理论研究,在男科疾病病机方面,提出了“肾虚肝实”的新观点。现任学科带头人王平教授首倡“中医病因组”假说、并致力于痰邪与衰老、老年病关系及治则治法的研究。本学科设立了“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已聘用中医界第一位长江学者田金洲教授为本学科特聘教授。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逐渐形成了本学科的特色和优势。
本学科点瞄准国内外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沿领域,先后建立了中医病因病机研究、中医衰老理论与老年病治则治法研究、藏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和中医基础文献与共性技术平台的构建四个研究方向,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目前主持的在研科研项目3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5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湖北省优秀中青年团队项目1项。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总经费合计389.7万元。已完成科研课题23项,科研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
近5年来,学科成员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38篇,在国际国内相关学术会议上交流学术论文38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学术专著、译著和教材31部。并承担了全校所有本科生的《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等课程的教学,其中《中医基础理论》是院级优质课程和湖北省精品课程。近五年以来,本学科点共招收博士研究生55名(其中留学生19名),均获得相应的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146篇。2001-2006年有1名获省优秀博士论文奖,获湖北中医学院优秀博士论文5篇,优秀硕士论文9篇。
本学科点加强交流和合作,推行学科国际化。学科与韩国大田大学、日本富山大学和香港浄会大学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加拿大、俄罗斯、越南、台湾、香港等联合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本学科共参加国际相关学术交流活动15人次,在国际性学术大会上作执行主席3人次,作学术报告1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