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动力性:
Ⅰ.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Ⅱ.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Ⅲ.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Ⅳ.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
Ⅴ.汽车的功率平衡;
Ⅵ.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
2.汽车燃油经济性:
Ⅰ.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Ⅱ.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Ⅲ.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
Ⅳ.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计算;
Ⅴ.新一代高效率节能汽车的研究;
Ⅵ.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试验。
3.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Ⅰ.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Ⅱ.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Ⅲ.大传动比的选择;
Ⅳ.动系挡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
Ⅴ.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动力装置参数。
4.汽车的制动性:
Ⅰ.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Ⅱ.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
Ⅲ.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Ⅳ.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Ⅴ.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Ⅵ.汽车制动性试验。
5.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定义,侧偏特性的定义。
6.汽车的平顺性:汽车的平顺性的定义;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评价。
7.汽车的通过性:汽车通过性的定义,以及评价指标与几何参
主要参考书目:《汽车理论》,余志生,机械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