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园艺学科组建于1985年,是全国最早设置的观赏园艺学科之一。自学科组建以来,一直致力于园林植物的栽培、遗传育种、繁殖、养护管理及花卉现代化系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近2000人,并在2003年获园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基础上,自主设置“观赏园艺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现已招收硕士研究生58人。该学科现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助教1人;博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学位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
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观赏植物遗传育种、观赏植物栽培生理与技术、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1)观赏植物遗传育种:目前参与国际项目3项,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5项,参与省级科技项目8项。共发表文章30篇,出版专著2部,已和荷兰、韩国、加拿大等国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多年来对多种观赏植物开展了新品种的选育工作,1997年《漳州水仙引种栽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1月《红檵木遗传资源及其叶色变化的生理生化研究》通过湖南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
(2)观赏植物栽培生理与技术:目前进行的花卉商品化生产栽培新技术的综合研究、花卉工厂化育苗和现代化系列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公开发表研究20余篇,其中《不同肥料配方对三种观赏植物生长的影响》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糯米条研究开发与利用》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3)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方向一直致力于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开发与利用研究。2000年12月,《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开发与利用研究》通过了专家鉴定,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湖南省首届花卉博览交易会多项科研成果获奖;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获金奖一项;此外,提出秋色叶、春色叶树种的标准;筛选出糯米条6个优良变异类型;并对野生重瓣大花萱草、野生重瓣金光菊、野生春兰根状茎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运用AFLP分子标记法进行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种质鉴定。
研究成果:近几年来发表科研论文近50篇,专著3部,省级以上奖励6项。在湖南省首届花卉博览交易会多项科研成果获奖;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获银奖一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两项;三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参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十五”规划教材4部,自编教材1部。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涉及到主要涉及到红檵木、瓜叶菊、牡丹、百合、杜鹃、紫薇、茶花等花卉的引种和品种选育、现代生物技术在观赏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等研究,科研经费近20万元。现有1500m2实验室,4公顷花卉实验基地,2000平米温室,校外实习基地三个。
本学科的明显特色是应用基础研究与生产实际研究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为提高中国花卉产品的竞争力服务。 通过建设,使观赏园艺学学科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力争通过承担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取得一些标志性成果。
欢迎社会各界有志之士报考我校观赏园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