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所属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源于1962年植物生理生化学科,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科研基础良好,研究范围宽广,研究方向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学位点,部分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及国家各部门项目9项,近三年内平均每年支配科研经费120万元,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及教材8部。20多年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位点已为国家培养了硕士毕业生近100人,毕业硕士生中绝大部分考取了博士,并成为或即将成为国内外有关单位的教学、科研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目前在读硕士生75人。
生化点目前拥有科研用房面积达1600m2,仪器设备总值达380万元,并建立了较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与考核管理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近年来加快了科研服务于教学及科研转化为生产力方面的工作步伐,正朝着争取国家级的大课题、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和为我省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合格高级专门人才的方向努力。
本学科紧扣我省农业生产中的一些重大研究领域开展现代植物学及植物生物技术应用及应用基础研究,开创并发展了杂交水稻理论研究,为我国杂交水稻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开创了我国植物矿质营养研究领域,奠定了作物合理 施肥、促进高产的理论基础。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均被列入湖南农业大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生物化学》2007年均被列入湖南省精品课程建设。
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 植物生物化学 主要研究植物初生及次生物质代谢规律及其应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性质、结构及功能;紧密结合我省水稻(主要是杂交水稻)生产实际,针对不同时期水稻生产的实际需要,应用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及技术,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2. 植物分子生物学本研究方向研究植物生物多样性、天然产物开发利用。研究植物器官分化的细胞与分子机理;基因工程技术及应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
3. 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本方向以生物功能成分的代谢规律的揭示和调控机制与技术措施、活性成分制备、生理功能及其利用途径研究为特色,研究植物细胞工程产业化。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物学功能和综合利用途径。
4. 酶工程与发酵工程本研究方向始终以农产品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运用现代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尤其是酶学、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在食品生物化学与食品生物技术方面进行了多领域的研究。
二、学科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重点学科建设的核心,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有高水平的学科。近几年来,学校对重点学科的队伍建设从政策上给予倾斜,本学科点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的制度和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创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环境,形成了一支专业知识和年龄结构基本合理、水平较高的学术队伍,教师的学历和学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保证了重点学科队伍的整体优化。现有目前该学位点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8人。队伍年龄结构合理。
卢向阳,男,196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点领衔人。1999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1999年~2001年担任理学院院长。2001年~2003年担任科技处处长,2003年至今,担任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
1999年3月被湖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植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9年10月被聘请为湖南省生命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9年12月被推选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00年被推选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001年4月被推选为湖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2001年6月被聘请为湖南省武陵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当选为湖南省科学作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2001年12月被聘请为湖南省林业厅第一届林业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002年荣获“湖南省首届青年农业科技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新一代学科带头人。2002年10月当选为湖南省农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02年被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农业出版社共同推举为“十五”规范教材《分子生物学》主编、《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副主编。
2002年1月至今担任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2000年1月至今担任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农业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1999~2000年担任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点领衔人、1999~2002年担任湖南农业大学植物学博士点领衔人助手。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陈信波,男,196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点领衔人,湖南农业大学实验室管理中心作物基因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先后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美国South Illinois 大学美国Purdue大学进行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研究。现为中国生物化学学会、中国农业生物化学学会、中国农业生物工程学会和美国生物学学会会员。
多年来主要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参与和负责了
10多项国家、教育部和湖南省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松茯苓深加工系列产品研制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甘薯深加工产品的研制与应用》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在Plant Cell, Plant Journal, Plant Physiololg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等杂志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5篇,其中国际刊物14篇,10篇为SCI所收录。有9个克隆的基因在美国基因库登记注册。
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抗逆性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逆境胁迫包括生物逆境(如病害、虫害)和非生物胁迫(如干旱、高盐、高温、低温、高光强等)给农作物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植物抗逆性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研究有助于阐明逆境胁迫伤害机理及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农作物抗逆性。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为耐旱、耐高温和低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饶力群,博士,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学硕士点领衔人。198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在湖南农业大学基础科学部生物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在湖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1999年在湖南农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83-1993年8月在吉首大学生物系任教,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1996至今在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工作,1997年度入选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2年度入选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现为生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湖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植物逆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开发;植物生物技术。
吴永尧,男,1956年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现主要从事微量元素硒、锌的生物学;微生物发酵与酶工程及生物资源利用相关领域的研究。近五年主持承担省级以上研究课题8项,已鉴定结题3项,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为国内领先水平;申请发明专利6项;参加21世纪课程教材《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的编写;共同主编“十五”统编教材《生物化学》;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谢达平,男,1945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
曾富华,男,1953年生。 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植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在湖南农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基础课部获硕士学位;1988~1999年在湘潭师范学院生物系任讲师、副教授,其中,1991~1992年在农业部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北京农业大学)做客座研究,1993~1997在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在职攻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任湛江师范学院教授,现任湛江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自然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应用生命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植物学首席教授。2001年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刘志,男,湖南永州人,1974年11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江苏省植物生理学会、遗传学会、中国棉花学会和国际棉花基因组委员会ICGI)会员。湖南农业大学学士(1996年)和农学硕士(1999年);南京农业大学遗传育种系,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2002年),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2002年10月至2004年9月);2004年10月起至今在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药用植物生物技术及分子植物育种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参加了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主持湖南农业大学人才引进科研项目。近期共发表学术论文约2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