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哲学硕士学位点于2006年以较高的通讯评审分数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在重庆市属于达到免评学科标准的学科之一,2007年开始正式招生。
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哲学硕士点以应用哲学研究为主,立足于现实,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典籍,力图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在现代存续和发展,努力探寻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出场途径。据此,我校中国哲学硕士点十分重视专业方向的选设和学位课程的合理配置。
在专业方向上,一是依托我校雄厚的法学研究实力,开设中国传统法哲学方向,使法学和中国哲学实现学科交叉,从而推动法学和哲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中国,吸取传统法律资源是中国法制建设不可忽略的层面,毕竟任何法制都是民族的,而非抽象的。二是依托中国传统哲学中十分丰富的“治道”资源,开设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方向,以促成传统管理思想的哲学提炼以及现实运用。正如司马谈所言,诸子百家不过是殊途同归,“务为治者也”,如此丰厚的传统管理文化积淀,为现代国家管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政治管理、军事管理等等管理领域借鉴传统经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这些资源需要立足于现代予以理性的整理方能展示其价值。中国管理哲学和中国传统法哲学两个研究方向的开设填补了西部地区该研究方向上的空白。
在硕士学位课程的配置上,注重中国传统哲学功底的培养与交叉学科方向性课程开设间的搭配,专业必修课包括先秦子学研究、两汉经学研究、魏晋玄学研究、宋明理学研究、明清实学研究、古典语言学与文献学等等,专业选修课包括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研究、现代西方管理专题研究、中国传统法哲学研究、儒释道三教关系研究、牟宗三与康德哲学比较研究等等。
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哲学硕士点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四位中国哲学专业毕业的博士担任硕士生主干课程,同时还聘请市内外中国哲学方面的专家兼职授课,为硕士生提供良好的专业教育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