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 黄承志 李原芳 黄玉明 钟成华
张卫东 奉 平 罗红群
环境科学方向设置:包括以下3个研究方向:
1、 生物环境化学
(1)、开发液-液界面光散射技术, 模拟环境污染物跨越生物膜研究。从热力学的角度,研究类生物体液介质组成、性质对污染物的化学势的影响以及对污染物迁移和富集的影响规律,从深层次阐明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迁移和富集能力的特性,进一步了解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迁移富集的实质意义。尤其是我们建立的界面光散射分析技术,通过研究污染物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类生物体液界面间的迁移和影响因素,建立了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寻找到判断污染物在复杂生物体液介质间的迁移和建立了富集趋势的方法和数学模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论文发表在权威刊物《Analytical Chemistry》(2001, 73. 4307和《Analytical Biochemistry》(2002, 308. 83)上, 并与北京大学一起获2002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开发阿托分析化学技术监测环境污染物与细胞的作用。微量污染物对细胞的影响需要十分灵敏的分析监测技术. 单细胞分析技术的开发为环境污染物对水生环境中的生物影响研究提供广阔的前景。我们已利用固载表面液滴干涸后形成环状污渍的原理开发了微米大小环阵列 (Anal Chem, 2002. 74, 5564), 正推广到环境污染物作用的单细胞阵列检测. 通过实施实时检测单个细胞上污染物的含量(通常在阿托含量水平),探讨污染物从水体向水生生物体的转化和迁移特征。
(3)、开发气-液界面光散射技术, 模拟三峡库区水体-空气的物质年能量交换和水环境污染物的监测与治理研究。三峡水库是一个很大的水体, 库区的气-液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对库区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们已在光散射技术应用于环境水质监测中取得优异成绩, 对实时监测三峡成库后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生物环境效应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除建立优先的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外, 还提供了环境污染物在水生环境中的分布和迁移模式, 为成库以后库中水生生物保护提出对策。
2、 环境分析化学
共振光散射技术在生物大分子分析中的应用, 研究了一系列染料以及无色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聚糖相互作用的RRS和倍频散射、二级散射光谱特征及其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这一技术用于糖类的研究和测定具有很好的前景,这是RRS和共振非线性散射在生物大分子分析应用的一个新的发展。同时开展了共振光散射技术和共振非线性散射技术在测定某些物理化学参数方面的研究,对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值的测定以及环糊精与某些药物分子包合物包结常数的测定,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拓展了共振光散射技术的理论和应用范围。开发了用离子缔合物的RRS法测定痕量Hg(Ⅱ)、Se(Ⅳ)、Cr(Ⅵ)、Mo(Ⅴ)、 Cd(Ⅱ)、Al(Ⅲ)、Cu(Ⅱ)的一系列新方法,并重点研究了RRS光谱与吸收光谱的依赖关系,为研究分子结构和反应特性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目前,我们将在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环境污染物的新分析方法研究:采用分子光谱技术,特别是利用共振光散射和共振非线性散射光谱技术,建立表征和识别环境有毒物质的新方法,发展一系列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方便的测定环境污染物的新方法。2)纳米微粒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利用纳米微粒性质的特殊性,将其作为一种检测环境有害物质的探针,探讨纳米微粒的尺度、结构、形貌与有害物质浓度之间的相关性。
3、 水环境学
(1)、水质演变机制研究
三峡库区水质演变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库区各类污染源(点源、面源、内源等)对水质的综合影响,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河口、库湾富营养化发生发展机制,水质变化的生物效应以及水质动态模拟等。
(2)、水质安全保障调控理论
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是本研究内容的核心。本内容主要包括:水环境承载力理论基础研究、库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与模式,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理论,面源污染控制理论,次级河流污染控制规划原理与方法,水库水量与水质耦合的水资源优化调控理论等。
(3)、水质安全保障技术
三峡成库后,库区水文特征会发生重大变化,水体自净能力和输送污染物的能力将大大减弱,污染物扩散能力亦将降低。加之库区地形复杂,经济不发达,因此研究适合三峡库区特点的水质安全保障技术非常重要和必要。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用水安全生产与水质保障技术,库区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小城(村)镇高效、低耗水处理技术,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库区次级河流水质保障技术。
(4)、固体废弃物处置理论与技术
固体废弃物是库区水体又一重要污染源,是危及库区水质安全、人群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根据三峡库区固废污染的特点,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清洁生产与固体废弃物减量化理论和技术,三峡库区固体废弃物、人畜粪便处置与资源化技术,三峡库区消落带废弃物处置技术与管理政策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