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坚持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通过两年至两年半脱产或半脱产的培养,使研究生成为能胜任语言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学人员、语言研究工作者及相关工作的高级人员。具体要求是:
1、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努力钻研、勇于开拓进取,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勤奋学习、努力钻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当前国内外语言学的新动向、新理论、新方法,能独立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胜任高校教学及其相关部门的实际工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3、具有强健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
3年
三、培养方式
1、硕士课程学习与阅读专业文献相结合,导师讲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与开展科学研究相结合。
2、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参加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进校后一年时间进行系统课程的教学培养,后一年至一年半时间主要完成社会实践的训练,同时收集硕士论文资料,完成论文撰写。
3、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要求学生认真学好各门所修课程,争取良好成绩。研究方向学位课的教学做到与学生的科研实践和硕士论文的选题及撰写有机结合起来进行。
4、为紧跟时代学术潮流,开拓学生视野,增益专业知识的见闻,及时了解其学科研究方向的学术动态,拟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具体做法即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来校作短期讲学;安排学生三年内到省外参加一次全国性会议、一次省内的学术会议。
5、安排适当时间的教学实践,主讲部分内容(6~10学时),作一些助教的辅导工作。
四、主要研究方向
01、古汉汉语 (语法、文字、音韵、词汇)
02、近代汉语 (词汇、语法)
03、现代汉语 (语法、词汇、方言)
五、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
研究生在校期间,在学习好专业课程,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要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每学期至少参加四次学术活动并公开作学术报告一次;至少进行助研、助管、助教工作中的二项;公开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按期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七、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修满应修学分,完成培养环节,按计划完成学位论文,研究生外语合格,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一篇以上方可申请进行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论文答辩者,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八、附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论》
2、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3、齐佩容:《训诂学概论》
4、袁家华:《汉语方言概论》
5、袁宾:《近代汉语概论》
6、李方桂:《上古音研究》
7、王力:《汉语语法史》《汉语音韵学》
8、徐通锵:《历史语言学》
9、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10、萨丕尔《语言论》
11、布龙菲尔德:《语言论》
12、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汇编》
13、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论》
14、蒋骥骋:《近代汉语纲要》
15、吕淑湘:《汉语语法论文集》
16、《广韵》、《集韵》《韵镜》
17、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18、王念孙:《广雅疏证》
附件:汉语言文字学硕士课程设置一览表
类 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编号
|
学
时
|
学
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
方式
|
任课
教师
|
备注
|
一
|
二
|
三
|
学
位
课
|
公共课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
10657M102
|
36
|
2
|
√
|
|
|
考试
|
|
不分
方向
|
英语
|
10657M101
|
144
|
4
|
√
|
√
|
|
考试
|
|
|
|
|
|
|
|
|
|
|
专业课
|
文字学
|
050103M01
|
54
|
3
|
√
|
|
|
考试
|
吴国生
|
音韵学
|
050103M02
|
54
|
3
|
√
|
|
|
考试
|
杨军
|
训诂学
|
050103M03
|
54
|
3
|
√
|
|
|
考试
|
徐之明
|
方言学
|
050103M04
|
54
|
3
|
√
|
|
|
考试
|
涂光禄
|
普通语言学
|
050103M05
|
54
|
3
|
√
|
|
|
考试
|
吴早生
|
古汉语语法研究
|
050103M06
|
54
|
3
|
|
√
|
|
考查
|
黎平
|
1、2方向
|
近代汉语研究
|
050103M07
|
54
|
3
|
|
√
|
|
考查
|
徐之明
|
2、3方向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
050103M08
|
54
|
3
|
|
√
|
|
考查
|
吴早生
|
2、3方向
|
中古音研究
|
050103M09
|
54
|
3
|
|
√
|
|
考查
|
杨军
|
1、3方向
|
|
|
|
|
|
|
|
|
|
|
非
学
位
课
|
必
修
课
|
|
|
|
|
|
|
|
|
|
|
方言调查
|
050103M11
|
36
|
2
|
|
√
|
|
考查
|
涂光禄
|
1、2方向
|
汉语语法史
|
050103M12
|
36
|
2
|
|
|
√
|
考查
|
黎平
|
1、3方向
|
校雠学
|
050103M13
|
36
|
2
|
|
|
√
|
考查
|
杨军
|
1、2方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培
养
环
节
|
助教、助研或助管 1学分
|
每学期至少参加四次学术活动 1学分
|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第二学年开始1月内完成) 1学分
|
公开做学术报告至少一次 1学分
|
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 1学分
|
文献阅读 2学分
|
至少在省级以上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本专业领域学术论文1篇
|
说明:课程总学分27—30学分,培养环节学分不少于6学分,共33——36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