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和观点,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高尚的学术道德,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在认真修习各门硕士课程和阅读必读专业文献的基础上,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和撰写专业论著摘要的能力,最终能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工作。
二、学习年限
3年。
三、培养方式
硕士课程学习与阅读专业文献相结合,导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厚扎根基与进行研究相结合。
第一学年,重点学习公共课、专业学位课及非学位课,同时按指导教师要求阅读专业文献。第二学年,重点进行专业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同时修满培养环节学分。第三学年,完成学位论文写作并通过论文答辩。
四、研究方向
01、中国古代文化史方向
02、历史文献学方向
03、区域史方向
五、课程设置
(见附表)
六、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
研究生至少进行助研、助管、助教工作中的二项;在校期间,每学期至少参加四次学术活动;公开作学术报告一次;公开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按期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七、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修满应修学分,完成培养环节,按计划完成学位论文,研究生外语合格,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一篇以上方可申请进行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论文答辩者,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八、附:文献阅读参考书目:
1、《十三经注疏》
2、《老子》
3、《庄子》
4、《战国策》
6、《国语》
7、《史记》
8、《汉书》
9、《后汉书》
10、《三国志》
11、《文献通考》
12、《资治通鉴》
13、《明史》
1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5、《日知录》
16、《十七史商榷》
17、《二十二史考异》
18、《廿二史札记》
19、《史通》
20、《文史通义》
21、《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22、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23、钱穆:《国史大纲》
2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25、冯友兰:《贞元六书》
26、贺麟:《文化与人生》
27、牟宗三:《从陆九渊到刘蕺山》
28、吕澂:《中国佛教源流略讲》
29、印顺:《佛法概论》、《学佛三要》
30、陈寅恪:《寒柳堂文集》
《金名馆丛稿初编》
《金名馆丛稿二编》
31、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
32、王欣夫:《文献学讲义》
33、张舜徽:《中国文献学》
34、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
35、(民国)《贵州通志》
36、张新民:《贵州地方志考稿》
37、《贵州古籍联合目录》
38、《黔南丛书》
39、方国瑜:《西南历史地理考释》
附表: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一览表(09年版)
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编号
|
学
时
|
学分
|
教学方式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任课教师
|
备注
|
一
|
二
|
三
|
学
位
课
|
公
共
课
|
马克思主义经
典著作选读
|
10657M102
|
36
|
2
|
讲课
|
ˇ
|
|
|
考试
|
校统一
|
不分
方向
必修
|
英语
|
10657M101
|
144
|
4
|
讲课
|
ˇ
|
ˇ
|
|
考试
|
|
|
专
业
课
|
史部目录学
|
060106M01
|
54
|
3
|
讲课
|
ˇ
|
|
|
考试
|
闫平凡
|
|
中国古代史专题研究(隋唐)
|
060106M02
|
54
|
3
|
讲课
|
ˇ
|
|
|
考试
|
黄富源
|
|
方向课
|
中国文化史专题研究
|
060106M03
|
54
|
3
|
讲课
|
|
ˇ
|
|
考试
|
张新民闫平凡
黄诚
|
1方向
|
区域文化史专题研究
|
060106M04
|
54
|
3
|
讲课
|
|
ˇ
|
|
考试
|
林芊
马国君
张明
|
2方向
|
地方文献专题研究
|
060106M0554
|
3
|
讲课
|
|
ˇ
|
|
考试
|
张新民
闫平凡
罗正副
|
3方向
|
非
学
位
课
|
选
修
课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0657M201
|
36
|
1
|
讲课
|
ˇ
|
|
|
考试
|
校统一
|
1、2、3方向
|
传统小学研究
|
060106M06
|
36
|
2
|
讲课
|
ˇ
|
|
|
考查
|
张闻玉
|
1、2、3方向
|
国学要藉研究
|
060106M07
|
36
|
2
|
讲课
|
|
|
ˇ
|
考查
|
张闻玉
|
1、2方向
|
中国文化史专题研究
|
060106M03
|
36
|
2
|
讲课
|
|
ˇ
|
|
考查
|
闫平凡
|
2、3方向
|
区域文化史专题研究
|
060106M04
|
36
|
2
|
讲课
|
|
ˇ
|
|
考查
|
张明
|
1、3方向
|
历史地理专题研究
|
060106M10
|
36
|
2
|
讲课
|
|
ˇ
|
|
考查
|
马国君
|
1、2、3方向
|
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
|
060106M11
|
36
|
2
|
讲课
|
|
|
ˇ
|
考查
|
林芊
|
1、2、3方向
|
中国民族关系史专题研究
|
060106M13
|
36
|
2
|
讲课
|
ˇ
|
|
|
考查
|
马国君
|
1、2、3方向
|
地方文献专题研究
|
060106M05
|
36
|
2
|
讲课
|
|
ˇ
|
|
考查
|
罗正副
|
1、2方向
|
印顺佛学思想研究
|
060106M15
|
36
|
2
|
讲课
|
ˇ
|
|
|
考查
|
张新民
|
1、2、3方向
|
培
养
环
节
|
文献学分
|
助教、助研或助管 1学分
|
每学期至少参加四次学术活动 1学分
|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第二学年开始1月内完成) 1学分
|
公开做学术报告至少一次 1学分
|
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 1学分
|
至少在省级以上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本专业领域学术论文1篇
|
通过学位英语考试或大学英语6级成绩合格
|
说明:课程总学分27—30学分,培养环节学分不少于6学分,共33——36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