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民族学研究与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民族学学科的一般理论和实践基础;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国内外民族学理论和基本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能力,基本掌握民族学田野工作技术,能够初步运用民族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从事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的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国家机关和企事业机构的行政管理工作。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术规范。
具体要求:
1.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素养,并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指导学习和研究,精读经典理论著作并做出比较详细的读书笔记,作为考核成绩。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及民族学田野调查、参与观察的基本功。
3.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努力掌握一门外语,要求达到学校规定的水平。
二、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学科门类:法 学(03)
一级专业:民族学(0304)
二级学科:民族学(030401)
研究方向:1.民族社会学 2.民族教育学 3.民族宗教学
4.藏学研究5、西北少数民族研究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制为三年,期间要求应至少修满35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9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社会实践3学分。必修课进行考试,达到70分者可获得学分;选修课,成绩达到60分者可获得学分;
四、课程设置(本方案从2007级研究生开始执行)
类别
|
课程各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考核方式
|
必
修
课
|
公
共
课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2
|
72
|
4
|
考试
|
基础外国语
|
1-2
|
90
|
5
|
考试
|
基
础
课
|
民族学通论
|
1
|
54
|
3
|
考试
|
民族学经典导读
|
2
|
54
|
3
|
考查
|
民族学研究方法
|
3
|
54
|
3
|
考试
|
中国民族史
|
1
|
54
|
3
|
考查
|
专
业
课
|
民族社会学
|
3
|
54
|
3
|
考试
|
中国民族志
|
3
|
54
|
3
|
考试
|
族群与区域文化
|
2
|
54
|
3
|
考试
|
人类学基础
|
4
|
54
|
3
|
考试
|
宗教社会学
|
2
|
54
|
3
|
考试
|
选
修
课
|
专
业
选
修
课
|
社会学概论
|
2
|
54
|
3
|
考查
|
藏学基础
|
3
|
54
|
2
|
考查
|
教育学原理
|
2
|
54
|
3
|
考查
|
宗教学通论
|
3
|
54
|
3
|
考查
|
文化语言学
|
2
|
36
|
2
|
考查
|
中国历代民族政策
|
4
|
36
|
2
|
考查
|
民俗文化学
|
4
|
36
|
2
|
考查
|
伊斯兰教史
|
3
|
36
|
2
|
考查
|
民族心理学
|
4
|
36
|
2
|
考查
|
西方教育学名著精讲
|
3
|
36
|
2
|
考查
|
宗教文化比较
|
4
|
36
|
2
|
考查
|
甘青考古学
|
3
|
36
|
2
|
考查
|
前沿讲座
|
|
|
|
1
|
|
社会实践
|
|
4
|
|
3
|
考核
|
注:课程安排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五、考核、毕业及学位
考核按照国家教委颁发的《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和我院的有关规章制度进行。研究生按照培养计划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经审核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研究生,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
(一)学位论文工作: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基础理论水平及专门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学位论文的选题及技术路线应在本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基础上确定。
研究生于第四学期末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经导师组讨论通过后,进行学位论文撰写。要求选定的调查内容和地点与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田野调查时间不少于三个月。调查回校后要写出田野考察报告。第六学期开学初提交学位论文初稿,毕业当年五月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论文实行匿名评审,评审通过方可参加答辩,论文评审工作依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学位论文一般为3-5万字。
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校内外的有关学者教授五至七人组成。按照规定程序对研究生的硕士论文进行审阅和公开答辩。
(二)发表论文要求: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青海民族学院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期刊发表相关的专业学术论文(发表篇数依照学校现行规定进行)。
七、重要参考书目和期刊
(一)重要参考书目
必读书目
序号
|
书 名
|
作 者
|
出 版 社
|
出版日期
|
01
|
《古代社会》
|
摩尔根
|
商务印书馆
|
1977年
|
02
|
《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
马克思
|
人民出版社
|
1965年
|
03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恩格斯
|
人民出版社
|
1972年
|
04
|
《民族学通论》(修订本)
|
林耀华主编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1997年
|
05
|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
宋蜀华、白振声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1998年
|
06
|
《中国民族概论》
|
宋蜀华陈克进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2001年
|
07
|
《初民社会》
|
罗维
|
商务印书馆
|
1935年
|
08
|
《社会人类学方法》
|
拉德克利夫-布朗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1988年
|
09
|
《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
|
拉德克利夫-布朗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1999年
|
10
|
《科学的文化理论》
|
马林诺斯基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1999年
|
11
|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
马林诺斯基
|
华夏出版社
|
2002年
|
12
|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
博厄斯
|
华夏出版社
|
1999年
|
13
|
《文化模式》
|
本尼迪克特
|
华夏出版社
|
1987年
|
14
|
《菊花与刀》
|
本尼迪克特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2005年
|
15
|
《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
|
墨菲
|
商务印书馆
|
1991年
|
16
|
《文化人类学调查》
|
汪宁生
|
文物出版社
|
1996年
|
17
|
《文化的解释》
|
格尔茨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9年
|
18
|
《地方性知识》
|
格尔茨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04年
|
19
|
《努尔人》
|
埃文斯-普里查德
|
OxfordU. Press
|
1940年
|
20
|
《结构人类学》(第一、二卷)
|
列维-斯特劳斯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95、1999
|
21
|
《文化与交流》
|
利奇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1990年
|
22
|
《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
|
马尔库斯等
|
三联书店
|
1998年
|
23
|
《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
|
黄淑娉、龚佩华
|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6年
|
24
|
《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
|
马戎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4年
|
25
|
《中国民族学史》(上卷)
|
王建民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1997年
|
26
|
《中国民族学史》(下卷)
|
王建民、张海洋等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1997年
|
27
|
《江村经济》
|
费孝通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1986年
|
28
|
《云南三村》
|
费孝通张之毅
|
社科文献出版社
|
2006年
|
29
|
《从结构到解构》
|
弗朗索瓦-多斯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04年
|
30
|
《萨摩亚人的成年》
|
马格丽特·米德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1998年
|
31
|
《文化的科学》
|
怀特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1988年
|
32
|
《街角社会》
|
怀特
|
商务印书馆
|
2003年
|
33
|
《论集体记忆》
|
莫里斯·哈布瓦赫
|
上海世纪出版公司
|
2002年
|
34
|
《社会如何记忆》
|
保罗康纳顿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0年
|
35
|
《想象的共同体》
|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
2005年
|
36
|
《少数的权利》
|
金里卡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
2005年
|
37
|
《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
|
特纳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6年
|
38
|
《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
亨廷顿
|
新华出版社
|
1998年
|
39
|
《田野中的民族关系与民族认同》
|
斯蒂文·郝瑞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2000年
|
40
|
《传统的发明》
|
霍布斯鲍姆
|
译林出版社
|
2004年
|
41
|
《实践感》
|
布迪厄
|
译林出版社
|
2004年
|
42
|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
|
涂尔干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2002年
|
43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马克思·韦伯
|
三联书店
|
1987年
|
44
|
《知识考古学》
|
米歇尔·福柯
|
三联书店
|
2007年
|
45
|
《人类学关键词》
|
叶舒宪等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4年
|
46
|
《文化人类学教程》
|
孙秋云
|
民族出版社
|
2004年
|
47
|
《文化格局与人的表述》
|
王铭铭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97年
|
48
|
《世界民族概论》
|
李毅夫等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1993年
|
49
|
《文化管理手册》
|
高占祥
|
吉林人民出版
|
1991年
|
50
|
《中国的族群与族群关系》
|
周大鸣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2002年
|
51
|
《人类学导论》
|
周大鸣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2007年
|
52
|
《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06年
|
53
|
《中国家族法原理》
|
滋贺秀三
|
法律出版社
|
2003年
|
54
|
《人类学历史与理论》
|
阿兰·巴纳德
|
华夏出版社
|
2006年
|
55
|
《斯瓦特巴坦人的政治过程》
|
巴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5年
|
56
|
《蒙塔尤》
|
勒华拉杜里
|
商务印书馆
|
2003年
|
57
|
《文化人类学》
|
哈维兰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2006年
|
58
|
《礼物之谜》
|
莫里斯·古德里尔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7年
|
59
|
《民俗解析》
|
阿兰·邓迪斯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5年
|
60
|
《从结构到解构》
|
弗朗索哇·多斯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05年
|
61
|
《民族主义》
|
凯杜里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02年
|
62
|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
|
安东尼·史密斯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02年
|
63
|
《东方学》
|
萨义德
|
三联书店
|
1999年
|
65
|
《民族主义》
|
凯杜里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02年
|
67
|
《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
|
纳日毕力格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2000年
|
68
|
《民族国家与暴力》
|
安东尼·吉登斯
|
三联书店
|
1998年
|
69
|
《公民与国家-民族部族和族属身份》
|
费力克斯·格罗斯
|
新华出版社
|
2003年
|
70
|
《小历史与大历史》
|
赵世瑜
|
三联书店
|
2006年
|
71
|
《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
|
夏建中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97年
|
72
|
《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
|
杨建新
|
民族出版社
|
2003年
|
73
|
《土著民族与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研究》
|
何群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2006年
|
74
|
《民族理论通论》
|
金炳镐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1994年
|
75
|
《金翼》
|
林耀华
|
三联书店
|
1989年
|
76
|
《仪式与社会变迁》
|
郭于华
|
社科文献出版社
|
2000年
|
77
|
《家族与婚姻》
|
庄英章
|
台湾中央研究院
|
1994年
|
78
|
《教育原理》
|
陈桂生
|
华东师大出版社
|
1997年
|
79
|
《民族教育学通论》
|
滕星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01年
|
80
|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概论》
|
宋若穷
|
中国劳动出版社
|
1990年
|
选读书目
序号
|
书 名
|
作 者
|
出 版 社
|
出版日期
|
01
|
《社会学概论新修》
|
郑杭生主编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2年
|
02
|
《礼物的流动》
|
阎云翔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0年
|
03
|
《乡土中国》
|
费孝通
|
三联书店
|
1985年
|
04
|
《文化、权力与国家》
|
杜赞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04年
|
05
|
《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
|
维克多·特纳
|
商务印书馆
|
2006年
|
06
|
《社会学研究方法》
|
艾尔·巴比
|
华夏出版社
|
2002年
|
07
|
《社会学原理》
|
青井各夫
|
华夏出版社
|
2002年
|
08
|
《中国文化史导论》
|
钱穆
|
商务印书馆
|
2002年
|
09
|
《村落的终结》
|
李培林
|
商务印书馆
|
2004年
|
10
|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
|
李强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2002年
|
11
|
《宗教社会学》
|
孙尚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0年
|
12
|
《漂泊的洞察》
|
王铭铭
|
三联书店
|
2003年
|
13
|
《中国民族史》
|
王钟翰
|
中国社科学出版社
|
1995年
|
14
|
《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
翁独健主编
|
中国社科学出版社
|
1998年
|
15
|
《家庭社会学》
|
邓伟志
|
中国社科学出版社
|
2001年
|
16
|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
黄宗智
|
中华书局
|
2000年
|
17
|
《人类学概论》
|
庄孔韶主编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6年
|
18
|
《文化、制度与社会变革》
|
曾小华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0年
|
19
|
《人口社会学》
|
佟新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98年
|
20
|
《文化社会学》
|
司马云杰
|
中国社科学出版社
|
2001年
|
21
|
《社会变革与婚姻家庭变动》
|
王跃生
|
三联书店
|
2006年
|
22
|
《城市的适应》
|
张继焦
|
商务印发书馆
|
2004年
|
23
|
《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
|
马戎主编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97年
|
24
|
《外国教育史》
|
王天一主编
|
北京师大出版社
|
2005年
|
25
|
《教育心理学》
|
岑国祯主编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6年
|
26
|
《比较教育学》
|
史晓中主编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5年
|
27
|
《民族心理学》
|
万明纲主编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6年
|
28
|
《发展民理学》
|
林崇德主编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2002年
|
29
|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通史》
|
王炳然主编
|
湖北教育出版社
|
1994年
|
30
|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
|
韩达主编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1998年
|
31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马克思韦伯
|
新华出版社
|
2005年
|
32
|
《宗教哲学研究》
|
张志刚
|
人民出版社
|
2004年
|
33
|
《宗教学》
|
张志刚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2年
|
34
|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
艾哈迈德
|
商务出版社
|
1998年
|
35
|
《宗教对话与重建全球伦理》
|
汉斯
|
人民出版社
|
2002年
|
(二)重要期刊
《民族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西北民族研究》《回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贵州民族研究》《史学月刊》《中国文化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西域研究》《人口研究》《思想战线》《近代史研究》《西藏研究》《中国藏学》《兰州大学学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中山大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西北师范大学学报》《中国经济史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世界宗教》《宗教学研究》《宁夏大学学报》《妇女研究论丛》《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宁夏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
注:本计划于2008年6月5日讨论通过。
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组
2008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