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发展历程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位于宁夏大学本部C区,前身为宁夏大学地理系,始建于1983年7月,当年9月招收第一届地理教育专业专科生。1986年开始招收地理教育本科生。1990年开始招收土地管理专业专科生。1996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班开始招生。2000年3月27日,宁夏大学地理系更名为“城市与环境科学系”,2001年开始招收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自考班,2001年顺应学科发展与区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又增设了环境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两个本科专业,并得到了蓬勃发展。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新设房地产经营管理本科专业并当年招生。2002年7月,经学校批准,在原“城市与环境科学系”发展的基础上组建成了现今的“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2 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学院经过近25年的发展,由建院初的1个专科专业发展为现今的4个本科专业,已为社会培养了近1800余名地理科学和资源环境管理合格人才。目前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积极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涵盖地理科学、环境科学、资源管理科学和城乡规划管理等多学科方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学院现有地理科学(师范方向)、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房地产经营管理4个四年制本科专业,一个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专业,一个房地产经营管理自考本科专业(见图1-2)。目前,学院有在校本科学生共540名,硕士研究生51名。
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资源环境学院的办学综合实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建立了学科交叉、有地域特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一直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合格人才为目标,狠抓日常教学和管理,大力推进教育与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了文理渗透,重基础、宽口径、强素质、实践性强,适应面宽的办学特点。
学院历来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更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近年来,学院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在逐年度大幅增加;往届毕业生有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近年来,在校学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4人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学术论文竞赛获奖,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各1项;3人次参加自治区大学生“挑战杯”学术论文竞赛获奖;10人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奖,为资源环境学院和宁夏大学赢得了荣誉。
1.3 组织机构设置
学院内设“三办、两系、两所、两室”,即学院行政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城市与环境科学系(内含环境学教研室,房地产教研室)、地理信息科学系(内含地理学教研室、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区域开发与环境管理研究所、房地产经营管理研究所;图书资料室和综合实验室,另学院内有人文地理学自治区重点学科一个,宁夏地理学会挂靠资源环境学院(见图1-1)。
学院现有面向四个本科专业的实验室,共有地学基础实验室、地质标本陈列室、测量与地图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环境生物学实验室、环境监测与工程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并拥有一批现代化实验仪器和设备,总价值100多万人民币,学院实验室总面积970m2。
学院资料室拥有各种专业图书1.5万余册,专业期刊160多种,总面积154m2。
1.4 师资力量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17人,助教11人。专业教师中有硕士学位的29人,博士3人;学院有硕士生导师9人,有自治区新世纪“313”科学技术学术带头人1人。此外,中科院院士李吉均教授、著名地理学家汪一鸣教授、杨汝万教授、谢庭生教授、赵荣教授、环境学专家马忠玉教授等受聘担任我院兼职教授。
1.5 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
学院长期以来在宁夏民族地区区域地理与环境研究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在宁南山区反贫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吊庄移民、旅游资源开发、生态脆弱带生态恢复与重建及干旱区域城市环境问题整治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已形成优势学科,建立了人文地理学自治区级重点学科,确立了学院在宁夏地理学界的中心地位。
人文地理学自治区级重点学科的建立和相关专业的建设,为资源环境学院未来的发展和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坚持教学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近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校级以上重点教改课题14项,建设自治区级重点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重点课程5门、网络课程10门;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奖1项;学校教学成果奖2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项、优秀奖1项;公开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
学院从1998年起,实行“地理类专业分阶段教学模式”。之后又分别在2001年、2003年、2005年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审视和重新修订,加强基础和实践性环节,压缩课时,改革教学方法,倡导探究式教学和多媒体方法的应用,使全院本科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
1.6 科研与学术交流
我院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申报、参与各类课题研究,成果显著。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8项,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6项,自治区科技厅、社科规划办及教育厅资助科研课题13项;学院教师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20余部;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约400篇;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3项;有10多人次获自治区级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著作)。
学院先后开展了多项大型学术交流,举办多次大型学术会议,1998年7月学院主办“面向21世纪的干旱半干旱区地理建设学术研讨会”,2002年7月主办“海峡两岸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与灾害整治学术研讨会”;2004年7月学院主办“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4年度研讨会”,2005年学院主办“中国西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暨应用第四纪学术会”;2006年学院主办庆祝“汪一鸣先生70华诞学术思想座谈会”;2007年8月举办高等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院长会议。
此外,学院累计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院进行学术讲座百余场,20余名教师应邀参加了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增强了学院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