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作物遗传育种专业高级专门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
1、培养具有较好的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创新人才。
1、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书刊,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具备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学或技术管理的独立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二、研究方向
1)土壤化学与土壤肥力
研究土壤中活性组分与养分元素的形态及其转化;土壤的电化学、表面化学和氧化还原特性及其在土壤发育和养分转化与供应中的作用;土壤肥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的关系、不同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平衡、演化及调控技术等。
2)土壤资源与持续利用
研究土壤资源的类型、成因、特征、生产力、区划利用和培肥管理;土壤资源存在的主要障碍因子及其防治措施;合理有效利用各类土壤资源的配套技术等;土壤资源污染的修复理论与技术方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与模型建立的研究等。
3)土壤质量与管理
研究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之下土壤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机制、以及调控的措施体系与途径。
三、学制和培养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累计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论文工作为主。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批准可以提前毕业。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采取全日制培养方式。
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在培养过程中,导师(组)起主导作用。本专业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在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具体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大于或等于30学分(不包括学术活动、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等必修环节),其中学位课必须修完。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70分及格,选修课程60分及格。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并报研究生处备案。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
公共英语课的免修参照《海南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培养环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分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两个月内提交,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制定;论文研究计划,一般在第三学期末提交。
1、 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
开题报告具体工作参照《海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及开题报告的要求》。
中期考核具体工作参照《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进行。
3、实践教育
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1、导师要加强从开题到科研、论文写作、答辩的全过程指导。
2、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验性原则,论文内容应以研究生本人从事的实验、
观测和调查的材料为主。
3、硕士生论文科研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4、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参照《海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暂行办法》进行。
5、原则上要求本专业研究生在读期间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
6、论文评审、答辩及学位授予按照《海南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进行,但建议取消大学外语等级考试(CET)与学位挂钩的制度,同时建议由海南省统一组织研究生学位外语考试,通过者方可取得学位,反之,则不能取得学位。建议取消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与学位挂钩的制度。
土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学分
|
学期
|
任课教师
|
学位课
|
公共课
|
自然辩证法
|
36
|
2
|
1
|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8
|
1
|
2
|
|
基础英语
|
120
|
4
|
1、2
|
|
|
专业课
|
土壤生态学
|
40
|
2
|
2
|
陈明智
|
土壤化学
|
50
|
2.5
|
2
|
孟磊
|
土壤发生与分类学
|
50
|
2.5
|
1
|
吴蔚东
|
土壤肥力学
|
40
|
2
|
1
|
陈明智
|
专业Seminar
|
40
|
2
|
3
|
导师组
|
选修课程
|
土壤资源与利用
|
40
|
2
|
1
|
罗微
|
土壤改良学
|
40
|
2
|
1
|
漆智平
|
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
|
40
|
2
|
2
|
罗文杰
|
高级植物营养学
|
40
|
2
|
2
|
唐树梅
|
土壤信息系统
|
40
|
2
|
2
|
邓万刚
|
互联网资源与高级文献检索
|
40
|
2
|
1
|
吴蔚东
|
土壤与植物营养诊断学
|
40
|
2
|
2
|
林电
|
现代仪器分析
|
40
|
2
|
1
|
|
农业统计分析与软件应用
|
40
|
2
|
2
|
周开兵
|
专业英语
|
40
|
2
|
2
|
吴蔚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注:各课程授课学期(时间)以当学期课程表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