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是生物工程学院首批硕士学位点,学科依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专业,于2004年首次招生。目前学科共有硕士生39人。
学术队伍情况
目前,学科有导师6人,魏建民,王和平,孙庆林,王瑞刚,李国婧,韩冰。其中博士学位3人,职称:教授3人,副教授3人。
本学科成立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植物抗逆信号转导研究方向
研究内容:以模式植物拟南芥和内蒙古干旱荒漠区特有资源植物为材料,研究植物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信号转导的分子机理和生理机制,挖掘、保护和利用相关的遗传资源,建立分子育种途径。本研究方向的相关研究内容包括:(1)内蒙古干旱荒漠区植物生物质能源途径的建立;(2)植物抗逆境信号转导机理;(3)植物生物反应器(植物基因工程)。
2、植物化学与代谢调控
该研究方向包括资源植物化学和植物代谢调控与分子育种。在资源植物化学方面,主要研究资源植物有效成分的代谢机理与分子调节、营养毒理与功能利用;在植物代谢与分子育种方面,主要研究环境与能源用资源植物的特有基因资源、代谢机制与调控机理、品质改良与分子育种及其配套栽培、加工技术。
3、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
该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结合和利用人类基因组与基因组学的最新成果和其它模式生物已知功能的基因,重点以内蒙古重要生物资源为对象,标记、鉴定、分离和克隆功能基因;相关数据库的建立、基因和蛋白结构和功能的预测、代谢途径和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种质多样性与抗性分子生物学
该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物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优异基因的开发利用,分子标记与辅助育种、植物发育的分子机理、植物逆境下生理生化、代谢途径及基因调控。
5、蛋白质化学
本研究方向包括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与大分子物质的相互作用及调控。
目前,生物信息学根据发展需要调整到其他学科,稍有变动。
科研及成果情况
目前,学科导师主持的研究项目如下:
1.李国婧老师
2004-2007
|
内蒙古农业大学基金项目“环境污染的植物生物修复研究”,主持人
|
2005-200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拟南芥液泡H+-ATP酶c亚基基因在植物抗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研究”, 课题主持人
|
2005-2009
|
参加合作项目“五原县甜高粱生物质能源途径的建立与应用”、“内蒙古干旱农牧区生物质能源途径的建立”、“利用转基因烟草根系分泌表达枯草芽孢杆菌纤溶酶的研究”等
|
2006-2008
|
教育部留学人员基金项目“有机磷农药污染的植物生物修复研究”,课题主持人
|
2007-200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拟南芥AtCDPK1在抗病和抗非生物胁迫信号转导过程中的调节作用”,课题主持人
|
2006-2008
|
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项目“内蒙古干旱荒漠区特有资源植物抗逆相关基因克隆与利用”,课题主持人
|
2.王瑞刚老师
2004-现在
|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甜菜抗丛根病生理生化特性与其生理选种”
|
2005-现在
|
主持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植物有机磷诱导基因表达系统的建立与利用”
|
2004-现在
|
主持内蒙古农业大学基金项目“VHA-c基因功能及其利用的研究”
|
1999-2006
|
主持校间合作项目“利用转基因烟草根系分泌表达枯草芽孢杆菌纤溶酶的研究”,内科评字2006第27号,成果登记号:NK-20060082,专利受理号:200610103483.3;
|
2005-现在
|
主持合作项目“内蒙古干旱农牧区生物质能源途径的建立与利用”、“内蒙古主要农作物离子束辅助育种”
|
2006-现在
|
主持五原县政府-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项目“内蒙古五原县甜高粱生物质能源途径的建立与利用”
|
2005-现在
|
主持内蒙古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英汉双语教学的模式与实践”。
|
3.魏建民老师
2005-2007
|
主持内蒙古教育厅项目“共轭亚油酸(CLA)对鹿茸生长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
4.韩冰老师
主持内蒙古教育厅项目1项。
成果情况
魏建民2004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4以来发表论文三篇。
李国婧老师2005以来发表论文九篇。
王瑞刚老师2004以来发表论文十三篇。
韩冰老师2004以来发表论文五篇。
王和平2004以来发表论文五篇。
孙庆林2004以来发表论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