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考试大纲
(供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用)
一、考查目标
考生应全面系统理解选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基本原理,掌握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作物育种的最新方法、技术和成就,初步具备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育种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卷面结构
1、题型结构:名词解释(25%);简答题(30%);问答题:(45%)
2、内容组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占80%;应用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占20%。
3、参考书目:《作物育种学总论》,张天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版
三、考试方式与考试时间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四、考试内容
绪论:
进化的概念、类别比较;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任务及主要内容;作物品种的概念及品种的三个基本要素;优良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
第一章 作物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主要农作物的繁殖方式及授粉类型;自交及异交的遗传效应;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其育种特点。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含义;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各中心代表性起源作物;种质资源的类别、特点及利用价值;搜集和保存种质资源的方法。
第三章 育种目标
育种目标的概念;制定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及实现主要目标的育种策略。
第四章 引种与选择育种
引种驯化的概念;引种的基本原理;作物的阶段发育特性、温度、光照、纬度、海拔与引种的关系;生态条件的概念,作物生态型的种类,作物生态型与引种的关系;引种的基本步骤;几种主要作物的引种规律。
选择育种的概念、基本原理;自然变异的原因;选择、鉴定的方法;选择育种的特点、方法与程序。
第五章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的概念与意义,组合育种与超亲育种的含义;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杂交的各种方式、应用条件、组配原则、遗传组成;系谱法处理杂种后代各代的遗传特点、工作重点、选择的依据和选择效果,时间和方法,收获的方法和编号的方法;混合法的工作要点、理论依据和要求;杂交育种的程序和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
第六章 回交育种
回交、轮回亲本、非轮回亲本的概念;回交亲本的选择;质量性状(单显性和单隐性基因)基因的回交转育方法;回交育种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第七章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的概念和特点;内照射、外照射、致死剂量、临界剂量的含义;常用物理诱变剂及、化学诱变剂及其处理方法;诱变育种程序。
第八章 远缘杂交育种
远缘杂交的概念及特点;远缘杂交不亲和、杂种夭亡和不育、杂种后代分离无规律等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
第九章 倍性育种
倍性育种的概念。多倍体和单倍体的种类、产生途径、鉴定的方法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单倍体、多倍体育种的主要步骤。
第十章 杂种优势利用
杂种优势的概念与度量;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自交系、一环系、二环系的概念, 自交系的基本要求及选育方法;配合力的概念及测定时间、测验种的选择及测定的方法;杂交种的类别及特点;杂交种的选育程序;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主要方法(人工去雄、化学杀雄、自交不亲和性、标志性状及雄性不育性)。
第十一章 抗病虫育种
抗病虫育种的特点;多系品种、近等基因系的概念;作物抗病虫性类别与机制;作物抗病虫性的鉴定方法和抗病虫品种选育方法;保持品种抗性持久的措施。
第十二章 细胞工程与作物育种
植物细胞工程、细胞全能性概念;培养基及其组成;体细胞克隆变异的遗传基础及突变体的筛选;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利用单倍体细胞培养进行植物育种的方法。
第十三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转基因育种的特点及基本程序;目的基因获得的主要方法;转基因方法的确定和外源基因转化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