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硕士研究生初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参考大纲
一、考核目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考察学生是否正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范畴,同时既检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著述家的主要著作的熟悉和理解程度,也审视学生对原著的阅读和理解水平、能力。
二、题型及其分值比例
1.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
(2)辨析题(共50,每题10分)先判断,后分析。
(3)论述题(共70分,每题35分)
2. 总分150分
三、考试时间: 3小时
四、考试内容
(一)导论部分
1.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要点:马克思的两大理论贡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2.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要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和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要点: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这是中国走向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当前中国共产党存在的主要缺陷: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研究马列主义的国际经验,三种缺陷危害理论和实践工作。
两种对立的态度:主观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哲学部分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要点:实践范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要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要点:黑格尔哲学的主要缺陷和合理成分、费尔巴哈哲学的主要缺陷和基本内核、哲学主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
4.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要点: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5.毛泽东:实践论
要点:实践及其与认识的关系。
6.毛泽东:矛盾论
要点:两种对立的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三)政治经济学部分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要点:生产、消费、分配、交换之间的关系,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唯物史观。
2.恩格斯:反杜林伦
要点:劳动创造价值、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资本和剩余价值。
3.列宁:论粮食税
要点:国家资本主义及其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
4.列宁:论合作社
要点:合作社的性质及其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意义。
5.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要点:毛泽东对十大关系的论述及其意义。
(四)科学社会主义部分
1.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要点: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性质、使命、宗旨)、无产阶级专政的具体措施。
2.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要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思想成就和主要缺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式的实质及其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扬弃、共产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
3.列宁:国家与革命
要点:国家的性质、国家机器的作用、暴力革命与国家的消亡、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度、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4.列宁:论我国革命
要点:在落后的俄国可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5.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要点: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正确处理人们内部矛盾。
(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部分
1.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要点:解放思想、民主、落实责任制
2.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要点:批判“两个凡是”、实事求是原则、实践检验真理
3.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要点: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要点:改革的重要意义
5.邓小平: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
要点: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要点: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7.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要点:一国两制
8.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要点:进一步推动改革、要反右,但主要是防“左”、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五、参考教材
柴毅龙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