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重点学科—基础数学学科介绍
汕头大学数学系是学校最早成立的系之一,王梓坤院士从1993年开始长期担任汕头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石钟慈院士1995年担任新建成的广东省数字图象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挂靠数学)主任。1997年以来数学学科一直是汕头大学“211工程”一期和二期重点建设学科。目前拥有基础数学博士点(2003年),应用数学和基础数学两个硕士点(1993年,2000年);数学系目前在读全日制本科生234人,硕士研究生53人、博士研究生8人。
数学学科拥有一支精干、有竞争力的师资队伍,王梓坤院士一直是双聘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Kehe Zhu教授为讲座教授;另有全职教授1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全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另2人在国外有博士后经历)占教师总人数71%。麦结华教授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4年);乌兰哈斯教授获李嘉诚基金会卓越教学奖(2004年);林福荣教授获汕头市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教师中有6人入选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其中省级两人:乌兰哈斯(2004年),娄增建(2006年)。
2003年以来,数学系教师参加973项目“核心数学的前沿问题”的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参加国际合作项目3项,主持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项目、霍英东青年基金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等4项;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主持广东省教育厅等项目4项。
2003年以来,数学系教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50多篇,其中70多篇论文被SCI收录(其中包括国际top及2、3区学术期刊);6位教师在国内最高学术水平的期刊《中国科学》发表论文8篇。麦结华教授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曹炳元教授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乌兰哈斯教授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数学学科具有十分和谐和活跃的学术氛围,研究方向包括:动力系统、复分析、调和分析、拓扑学、数值代数、代数学、小波分析、分形、偏微分方程、运筹学与控制论、生态数学等。数学学科一直重视学术交流, 2003年以来教师有30多人次在国外或境外术访问、参加学术会议;有60多位国内外专家来校访问讲学(不包括参加会议者)。
2003年以来举办学术会议6次。其中主要有“第13次有限和无限维复分析及其应用国际会议”(2005年8月8-12日),来自美国、德国、芬兰、乌克兰、捷克、澳大利亚、墨西哥、日本、韩国、阿曼、印度、泰国、香港、台湾、中国大陆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90多人参加会议;“偏微分方程与数值分析国际会议”(2004年8月18-23日),国际上几位著名数学家和国内一些著名学者及一大批青年学者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函数空间与算子理论研讨会”(2004年12月24-26日);“广东省数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2006年5月26-27日)。
数学学科坚持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分流培养的原则,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一批专业的人才。数学系丁凡同学2003年获得汕头大学首届李嘉诚奖章;数学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多次获得全国奖和广东省一、二等奖。数学系李颂孝同学2006年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
经过“211工程”的重点建设,汕头大学数学学科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进步,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各个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整体实力大大提升。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完成的《2004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中,我校“基础数学”在全国411所大学中排第25位(见《科学时报》2004年8月17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