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职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院校信息 >> 专业介绍 >> 正文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职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考研试卷库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职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职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 培养目标
  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与植保领域相关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 培养要求
  (1)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 掌握植物保护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植物保护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 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 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三、课程学习
  1. 课程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课程设置见附表。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
  2. 必修环节
  (1) 开题报告。要求提交文字材料和多媒体幻灯片,在对选定领域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关键问题、意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预期结果。
2)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要求提交文字材料和多媒体幻灯片,重点汇报论文工作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四、学位论文工作
  1. 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利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2. 论文的形式
  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 评审与答辩
  必需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利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5~9位专家组成。导师可以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植物保护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设置
  
 
  
  
  
  学
  
  位
  
  课
  
  程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任课老师
责任学院
  共
  课
外国语:基础英语
  专业英语
40
  20
2
  1
1
李 磊
  韩红梅
外国语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40
  20
2
  1
1
  2
曾学龙
  贺佃奎
人文社科系
农业推广学
40
2
2
柳建良
研究生处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40
2
1
吴东醒
现代教育中心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40
2
2
王厚俊
经贸学院
  域
  主
  干
  课
植物保护学原理与进展
60
3
1
刘开启
农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技术
20
1
2
游春平
农学院
作物无公害生产原理与方法
40
2
2
林进添
农学院
研究生班学术讨论
40
2
2-3
植物保护领域导师组
 
  
  
  
  选
  
  修
  
  课
  
  
  
  
  
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40
2
2
徐 妍
  刘新周
学报、图书馆
农药管理与应用
40
2
2
姚振威
农学院
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专题
40
2
2
刘开启
农学院
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
40
2
2
韩群鑫
农学院
植物病害流行与测报
40
2
2
向梅梅
农学院
农产品安全生产专题
40
2
2
姚振威
农学院
有机农业专题
40
2
2
林进添
农学院
 
 
 
 
 
 
 
 
 
 
 
 
 
 
 
 
 
 
 
 
 
 
 
 
补修本科课程
普通昆虫学
60
 
 
 
农学院
普通植物病理学
60
 
 
 
农学院
 
  必修环节
文献综述
 
1
 
 
农学院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
 
1
 
 
农学院
生产实践报告
 
1
 
 
农学院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 培养目标
  为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以及相关技术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 培养要求
  (1)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 掌握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食品加工与安全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同时应重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术活动、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以增强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1. 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 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导师指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制,同时发挥学术群体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入学后第二学期内制定出培养计划。
  3.研究生必须修完规定的必修课和所选课程并取得学分。研究生课程教学应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自学、阅读和写作能力。研究生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正确阅读并理解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研究生必须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和学术研讨活动。
  5.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参加技术咨询或技术推广活动为主,累计时间不少于3周,提交相应的实践报告1份,合格者取得2学分。
6.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研究生提前或延期毕业,最长不超过5年。因病休学时间不计入学习年限。
 
  三、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课程设置见附表。总学分为30学分,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外国语、政治理论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任选3门)和公共选修课。
  2.必修环节
  (1) 开题报告。要求提交文字材料和多媒体幻灯片,在对选定领域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关键问题、意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预期结果。
2)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要求提交文字材料和多媒体幻灯片,重点汇报论文工作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四、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属于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范畴,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利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推广等问题的能力。
  2.论文的形式
  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必需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利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推广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5~9位专家组成。导师可以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五、答辩和学位授予
  严格执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关于研究生论文评阅和答辩的要求和程序,论文评阅和答辩委员会专家的选聘应体现权威性和广泛性的校内外专家,校外专家不少于专家总人数的1/3。应重视吸收不同学术观点的专家参加答辩。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设置
  
 
  
  
  
  学
  
  位
  
  课
  
  程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任课老师
责任学院
  共
  课
外国语:基础英语
  专业英语
40
  20
2
  1
1
李 磊
  韩红梅
外国语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40
  20
2
  1
1
  2
曾学龙
  贺佃奎
人文社科系
农业推广学
40
2
2
柳建良
研究生处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40
2
1
吴东醒
现代教育中心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40
2
2
王厚俊
经贸学院
  域
  主
  干
  课
农产品安全生产与贮藏保鲜专题
40
2
2
于 新
轻工食品学院
高级生物化学
40
2
1
白卫东
轻工食品学院
食品加工与质量控制专题
40
2
2
赖 健
轻工食品学院
食品产业发展案例
20
1
2
赖 健
轻工食品学院
研究生班学术讨论
40
2
2-3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导师组
 
  
  
  
  选
  
  修
  
  课
  
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40
2
2
徐 妍
  刘新周
学报、图书馆
植物类农产品加工技术专题
40
2
2
陈海光
轻工食品学院
动物源农产品加工技术专题
40
2
2
成 坚
轻工食品学院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20
1
2
陈悦娇
轻工食品学院
发酵食品加工技术专题
40
2
2
刘长海
轻工食品学院
食品添加剂研究进展
20
1
2
王 琴
轻工食品学院
食品贮藏加工设备及应用
40
2
2
朱立学
机电学院
 
 
 
 
 
 
 
 
 
 
 
 
 
 
 
 
 
 
 
 
 
 
 
 
补修本科课程
食品工艺学概论
60
 
 
 
轻工食品学院
食品营养学概论
60
 
 
 
轻工食品学院
 
  必修环节
文献综述
 
1
 
 
轻工食品学院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
 
1
 
 
轻工食品学院
生产实践报告
 
1
 
 
轻工食品学院
 
  园艺领域
  
为规范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本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三、课程学习
  (一)课程设置
  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应体现当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课程设置见附表。
  (二)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中期检查、随机安排的校外专家讲座等环节。
 
  四、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原则
  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园艺生产实际,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为目标,以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为重点,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
  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5~9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学
  
  位
  
  课
  
  程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任课老师
责任学院
  共
  课
外国语:基础英语
  专业英语
40
  20
2
  1
1
李 磊
  韩红梅
外国语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40
  20
2
  1
1
  2
曾学龙
  贺佃奎
  
人文社科系
农业推广学
40
2
2
柳建良
研究生处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40
2
1
吴东醒
现代教育中心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40
2
2
王厚俊
经贸学院
  域
  主
  干
  课
园艺学进展专题
  
  菜花)
40
2
1
黄建昌
园艺园林学院
园艺植物分类学
40
2
1
刘 念
园艺园林学院
园艺植物栽培学
40
2
2
王文通
园艺园林学院
园艺案例
40
2
2
周厚高
  郭春华
  曹 武
  
  
园艺园林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研究生班学术讨论
40
2
2-3
园艺领域导师组
 
  
  选
  
  修
  
  课
  
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40
2
2
徐 妍
  刘新周
学报、图书馆
景观生态学
40
2
2
黄玉源
生命科学学院
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
40
2
1
郭春华
园艺园林学院
花卉学
40
2
2
周厚高
园艺园林学院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40
2
1
彭 璐
园艺园林学院
园林植物资源与应用
40
2
1
叶向斌
园艺园林学院
室内外空间形态与色彩
40
2
1
李树生
艺术设计学院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40
2
1
蔡 如
园艺园林学院
 
 
 
 
 
 
 
 
 
 
 
 
 
 
 
 
 
 
 
 
 
 
 
 
 
 
 
 
 
 
 
 
 
 
 
 
补修本科课程
园艺学
60
 
 
 
园艺园林学院
园林植物学
60
 
 
 
园艺园林学院
 
  必修环节
文献综述
 
1
 
 
园艺园林学院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
 
1
 
 
园艺园林学院
生产实践报告
 
1
 
 
园艺园林学院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农业推广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旨在培养具有一定农业技术基础,特别是熟练掌握农业推广理论与技术,熟悉农村发展情况,并能运用农业经济学等理论指导农村发展,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相应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入学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报考攻读农业推广硕士:
  1.具有学士学位并从事二年以上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
  2.大学本科毕业并从事三年以上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
  3.大专毕业并从事四年以上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的优秀人员。
(二)报考人员须参加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考试时间、科目以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为准。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一)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二)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三)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四、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
  1.课程与必修环节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课程设置见附表。攻读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须完成以下课程的学习和必修环节,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
  2.必修环节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本培养领域突出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学期间学生必须根据培养方案完成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中期报告(或文献阅读、实践报告)等必修环节。
 
  五、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
  1.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2.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至少应有2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5~9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应至少有一名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参加。
 
  六、学位授予与毕业
完成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取得规定学分,按规定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设置
  
 
  
  
  
  学
  
  位
  
  课
  
  程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任课老师
责任学院
  共
  课
外国语:基础英语
  专业英语
40
  20
2
  1
1
李 磊
  韩红梅
外国语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40
  20
2
  1
1
  2
曾学龙
  贺佃奎
  
人文社科系
农业推广学
40
2
2
柳建良
研究生处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40
2
1
吴东醒
现代教育中心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40
2
2
王厚俊
经贸学院
  域
  主
  干
  课
农业经济学专题
40
2
1
葛孚桥
经贸学院
管理学专题
40
2
1
史金善
经贸学院
农村发展经济学专题
40
2
2
杨守玉
经贸学院
农村区域发展案例
20
1
2
张 军
经贸学院
研究生班学术讨论
40
2
2-3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导师组
 
  
  
  
  选
  
  修
  
  课
  
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40
2
2
徐 妍
  刘新周
学报、图书馆
农产品国际贸易专题
40
2
3
傅 晓
经贸学院
农村社会调查
40
2
3
陈龙江
经贸学院
行政管理
40
2
3
张文峰
研究生处
农村财务管理专题
40
2
3
周 辉
经贸学院
农村金融
40
2
3
黄卫红
经贸学院
农业企业管理
40
2
3
李勤志
经贸学院
农业政策学
40
2
3
喻国华
经贸学院
投资项目评估
40
2
3
初昌雄
经贸学院
 
 
 
 
 
 
 
 
 
 
 
补修本科课程
西方经济学
60
 
 
李振义
经贸学院
管理学
60
 
 
史金善
经贸学院
 
  必修环节
文献综述
 
1
 
导师组
经贸学院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
 
1
 
导师组
经贸学院
生产实践报告
 
1
 
导师组
经贸学院
 
  农业机械化领域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与植保领域相关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 掌握植物保护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植物保护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三、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课程设置见附表。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
  2.必修环节
  (1) 开题报告。要求提交文字材料和多媒体幻灯片,在对选定领域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关键问题、意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预期结果。
2)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要求提交文字材料和多媒体幻灯片,重点汇报论文工作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四、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利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2.论文的形式
  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必需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利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5~9位专家组成。导师可以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设置
  
 
  
  
  
  学
  
  位
  
  课
  
  程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任课老师
责任学院
  共
  课
外国语:基础英语
  专业英语
40
  20
2
  1
1
李 磊
  韩红梅
外国语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40
  20
2
  1
1
  2
曾学龙
  贺佃奎
  
人文社科系
农业推广学
40
2
2
柳建良
研究生处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40
2
1
吴东醒
现代教育中心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40
2
2
王厚俊
经贸学院
  域
  主
  干
  课
农业工程标准化
40
2
1
丁力行
机电工程学院
现代农业工程学
40
2
1
王德福
机电工程学院
高等农业机械学
40
2
2
施俊侠
机电工程学院
农机产业发展案例
20
1
2
王旭东
机电工程学院
研究生班学术讨论
40
2
2-3
农业机械化领域导师组
 
  
  
  
  选
  
  修
  
  课
  
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40
2
2
徐 妍
  刘新周
学报、图书馆
机电一体化
40
2
2
朱立学
机电工程学院
现代控制理论
40
2
2
程建兴
机电工程学院
农业生物环境控制
40
2
2
王健敏
机电工程学院
农业能源工程与应用
40
2
2
卓献荣
机电工程学院
信息技术与应用
40
2
2
程建兴
机电工程学院
设施农业装备技术
40
2
2
吕金虎
机电工程学院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进展
40
2
2
陈赛克
机电工程学院
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
40
2
2
王旭东
机电工程学院
现代制造技术
40
2
2
刘少达
机电工程学院
 
 
 
 
 
 
补修本科课程
农业工程概论
60
 
 
 
机电工程学院
农业机械学
60
 
 
 
机电工程学院
 
  必修环节
文献综述
 
1
 
 
机电工程学院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
 
1
 
 
机电工程学院
生产实践报告
 
1
 
 
机电工程学院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