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学院——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
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是广东省“九五”期间第三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之一。1998年12月广东省计划委员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发文(粤计科[1998]742号)批准立项,依托单位为广东医学院,到目前累计投资1575万元(其中省政府投资225万元)。实验室在2001年2月通过验收,2003年10月和2010年6月在省级重点实验室评估评为良好实验室。实验室多年来坚持发挥学科优势和原有的基础,在依托单位广东医学院支持下,作为高等院校的研究机构,重视基础研究与开发研究相结合,为广东及粤西地区丰富的热带、亚热带药用植物和海洋生物等天然药用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科技平台。
广东医学院是广东省属重点院校,现有湛江和东莞两个校区,9个二级学院, 14个本科专业方向,13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09年为广东省新增博士授予建设单位,拥有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队伍。实验室以课题组制和开放实验室相结合,联系学校药学院、广东医学院医药开发中心、中药与新药研究所、中美肿瘤研究所、衰老研究所、粤西分析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和直属附属医院等8个相关单位及其与药物研究相关单位的科研骨干力量,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7人,其中专职人员17名,广东医学院与药物研究相关科室的课题组技术骨干为兼职科研人员。固定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者24人,博士15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康景轩博士、澳门大学中华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王一涛教授为特聘教授,国际知名骨生物学专家Webster S.S.Jee教授为名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陈功教授,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药学院王东教授、美国Amgen制药公司资深研究员柯华珠和美国Eli Lilly制药公司资深研究员马燕飞为客座教授。并成立了由国内医药学界知名专家及广东医学院学术带头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实验室机构下设制剂工艺、药物分析与鉴定、药理与毒理、临床药理、骨生物学等5个研究室和1个综合管理办公室。实验室在湛江校区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配备了价值6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并共享我校分析中心价值2000多万的仪器;东莞校区设有中药与新药研究所、中美肿瘤研究所和衰老研究所及其800多万仪器设备,可作为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的共享实验平台。
实验室的目标是利用丰富的热带、亚热带药用植物和海洋生物等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为把我省建设成中医药强省做出贡献。其中,植物药半边旗抗肿瘤效应得到了肯定,其抗癌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制定了半边旗的地方标准,通过了广东省“地方习用药材标准”品种鉴定,首次被录入广东省药材标准。在抗骨质疏松药物研究方面,从调控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化方向为靶标,通过多种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应用,筛选了多种具有显著防治骨质疏松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获得7项发明专利,分别研制了应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补骨胶囊“、“壮骨肾宝”,及用于对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丹参骨宝”。其中“丹参骨宝”作为中药二次开发及其药物新用途,已与企业达成合作进行新药攻坚。此外,结肠靶向吸收抗骨质疏松新药“鹿骨肽胶囊”获得成功转化。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抗肿瘤药物和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2006年以来,实验室共承担或合作承担科研项目140多项,其中973计划项目子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省部级项目36项、横向合作课题 4项。纵向课题经费2120.6万元,横向课题经费604万元。半边旗有效成分制剂“白雪平”、“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鹿骨瓜籽胶囊”等科研成果成功转让,转让额共1260万元。先后获得省级成果奖5项、市厅级成果奖1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31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5篇;出版专著6部。实验室积极为人才培养提供条件,已联合培养硕士生167人、博士生20人、博士后5人。
实验室是广东医学院对外展示和交流的窗口,每年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近年来,时任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诺贝尔奖得主D.C.盖达塞克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开泰、姚新生、孔祥复、丁健,省人大委员会主任王宁生教授等先后到访。实验室主任崔燎教授多次率队参加国际骨质疏松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获得优秀论文奖。2010年实验室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华人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和影像学研讨会,并与国际华人骨研究学会(ICHTS)成立了骨质疏松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与美国犹他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美国Amgen生物公司、美国Eli Lilly制药公司有着长期科研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