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1983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1983年7月至1985年9月在江西省抚州地区农业学校任教师;1987年7月至1994年11月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工作,1989年晋升助理研究员;1994年11月至1998年9月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处工作,1995年任副处长,1996年晋升副研究员;2001年7月起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工作,同年10月晋升研究员。2004年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被列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1987年至1998年主要从事水稻花培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完成了多项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及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1998年以后主要从事植物分子育种和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同时承担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植物分子育种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2001年至2005年主持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水稻粳型亲籼系的分子育种及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的选育” 和“超级杂交稻新种质和新组合选育”的研究工作;2005年以来又主持了国家“863”计划项目“高产优质多抗华南籼稻分子品种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稻F1花粉不育基因遗传分化和遗传互作的研究”和广东省科学技术项目“水稻高抗白叶病粳型亲籼恢复系的创建”等的研究工作;同时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稻优质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及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水稻功能基因组与分子育种”等的研究工作。
先后参加育成了“赣早籼11号”、“赣早籼31号”、“赣早籼45号”、“华小黑1号”、“华
优8305”、“华优42”和“培杂35”等水稻新品种(组合)。1995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1997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1998年获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二等奖2项;2003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