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华南农业大学《70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院校信息 >> 专业介绍 >> 正文 2011年华南农业大学《70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

考研试卷库
2011年华南农业大学《70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

  华南农业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中国近现代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中国近现代史》考试是为招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的了解,包括对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脉络的了解,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了解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对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的能力。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我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的考生。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试卷结构
  (一)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联系实际所占比例
  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占总分的120分左右,联系实际约占总分的30分左右。
  (二)试卷的结构
   1、名词解释:占总分的30分左右,内容为历史事件、重要人物、重要会议和重要著作,主要覆盖本门课程的各部分知识点。
   2、问答题:占总分的60分左右。
   3、论述题:占总分的60分左右。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考试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四、基本历史线索
   考试要求:
  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和灾难深重的根源,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认识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中国近代的早期斗争为什么不能成功。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二、政治控制;三、经济掠夺;四、文化渗透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对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考试要求:
  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实质;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与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考试要求:
  认识在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旧式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都不能够将民族解放和社会改革引向胜利;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各自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国家出路进行探索及探索的结果;近代以来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为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考试要求:
  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历史必然性,认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进步性。从袁世凯篡权导致辛亥革命失败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屡遭挫折的历史教训,认识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
  综述  天翻地覆的三十年
  考试内容: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与国际环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国际格局的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1、从北洋政府到国民党政府
  2、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3、外国在华资本的垄断地位
  4、官僚资本的膨胀与民族资本的困境
  5、人民的悲惨境遇
  三、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2、两个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四、基本历史线索
  1919—1949年的中国
  考试要求:
  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的影响;抗战胜利之后,国内三种政治力量各自提出了什么样的建国方案;两个中国命运之较量。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考试内容: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考试要求:
  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革命传统。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了解国共合作对推动中国革命的作用,并从国民革命由胜利转向失败过程中认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中国革命地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考试要求:
  认清国民革命失败后所建立的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认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出路。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认识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提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特点和重大意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从局部战争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面性抗战的开始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考试要求:
  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提高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继承和发扬抗日军民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族大团结对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重要作用,懂得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认识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并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指导意义。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人民做出的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国共关系发展。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考试要求:
  认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战后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正确评价中间势力与中间党派在战后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第三条道路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走不通,只有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才是历史必由之路。了解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人民民主共和国及其道路;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原因。国民党统治为什么会迅速覆灭。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7)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考试内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1、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
  2、军阀割据的历史从此结束
  3、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条件
  4、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峻困难和问题
  1、保卫人民胜利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能否经受住执政的考验
  (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怎样克服所面临的严峻困难的
  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2、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3、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一)关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分期
  (二)关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主线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四、基本历史线索
  考试要求:
  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开辟新纪元、走上新道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开创新局面的历史。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认识这些成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走过的历史进程。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挫折和经验。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与发展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三、对私营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考试要求:
  了解建国后的国情。认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认识党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成就。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考试内容: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开展
  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一、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二、人民生活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考试要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艰难历程和经验教训。如何评价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考试内容: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第三节、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二、以科学发展观同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第五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考试要求:
  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科学评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