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二、评价目标
政治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和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约22%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约30%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约14%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约18%
(5)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约16%
4.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约20%),多项选择题(约30%),分析题(约50 % )
第二部分 考查范围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主要表现形态
2.物质、意识及其关系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三大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5.实践、认识及其关系
6.认识的本质、过程及其真理性
7.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9.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0.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以及人的作用
11.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及其区分
12.货币的产生及其职能
13.剩余价值的产生、实现与具体转化形式
14.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1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16.垄断不能消除竞争的原因
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 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毛泽东思想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基本纲领及其三大法宝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异同
4.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过程
5.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对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作用
6.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及其现实意义
7.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
9.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内容、特点及意义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容、意义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内容和意义
1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
12.关于“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及其重大意义
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5.小康社会及其建设
16.科学发展观
17.和谐社会及其建设
参考书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 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2.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的兴衰及其意义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五四运动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历史特点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参考书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 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3.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5.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参考书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 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形势与政策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2)年度间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大国关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地区热点问题;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关系;南南合作;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