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前身为吉林省工业美术设计学校,成立于1965年。1974年开设装潢设计和染织设计专业,1985年起与纺织部联合办学,在全国部分省市招收服装设计、装潢设计和染织设计专业学生,学制四年。1999年3月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省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2000年6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同年8月并入东北电力学院。2001年开始招收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2005年增设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同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院开始招收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级时装设计、高级成衣设计与结构造型、服装动态展示、平面设计艺术、环境设计艺术应用。学院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1000余人。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3人、讲师 29 人,硕士生导师6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33人,2006年度模特行业TOP10优秀专业导师1人,吉林市第七批中青年拔尖人才1人,吉林市美学学科带头人1人,吉林市文学学科带头人1人。 学院部分教师在学术界及社会团体承担着重要角色,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服装教学指导委员会服装表演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服装教学指导委员会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纺织服装类高职高专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学术委员1人,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1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1人,中国色彩教育委员会委员2人,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委员1人。
学院重视专业与课程建设,下设服装系、表演系、装潢系、环艺系。本科设置: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三个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两个方向)、动画三个专业。学院现有专业微机室、图文工作室、摄影工作室、造型工作室、立体裁剪工作室、服装技术工作室、服装特种机房、形体训练室、舞蹈室、形象设计工作室、表演厅(1000平方米)、展览厅(1000平方米)等实验实训场地及16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2000年至今,主持完成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项目”1项;完成省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5项;在研省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一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校级优秀课三门;出版教材10部,其中三部获“十五”部委级优秀教材奖;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5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30篇。 学院在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0年以来,完成省级科研项目3项、市级科研项目1项;在研省级科研项目15项、市级科研项目4项。全院教职工共撰写科研论文130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85篇。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获第四届“松花湖文艺优秀作品奖”和“松花湖文艺荣誉奖”各1项。
学院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先后有美籍华人画家左夫先生;韩国衣类产业学会会长、韩国大邱CATHOLIC大学教授、工学博士成秀光先生;清华美院苏丹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石磷侠教授;中华美学会员、吉林省美学常务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杨家安教授等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并进行学术交流。
学院在教学上紧紧围绕学校突出“一实两创”的人才培养特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成果。 2000年至今,学院教师和学生在国际、国家及省级专业赛事中获奖近二百项。其中,获国家级及以上金奖16项、银奖及亚军11项、铜奖及季军7项、21人获“十佳模特”称号;获省部级金奖31项、银奖及亚军26项、铜奖及季军19项、47人获“十佳模特”称号。2002年、2006年分别获第四届、第六届“益鑫泰”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评审第一名;2008年获第16届“汉帛奖”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总决赛银奖及最佳工艺奖;2009年获第17届“汉帛奖”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总决赛铜奖及最佳工艺制作奖。在教师和学生屡获佳绩的同时,学院也取得了诸多殊荣,2001年、2002年学院分别获第三届、第四届中国服装设计师生作品大赛团体总分第三名和第一名;曾多次跻身中国服装十大院校排行榜;先后于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四次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予“育人奖”,并于2005年入选中国模特行业十大TOP高等院校。
艺术学院正秉承着“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艺术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