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分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和1964年成立的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79年经省委批准成立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过近5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设有11个研究所(中心)及10个处室:历史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文学研究所、俄罗斯研究所、东北亚研究所、应用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犹太研究中心;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组织部(人事处)、宣传部、纪检委、老干部处、工会、科研处、行政处、财务处、劳动服务公司。
现有干部职工31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10人(正高级职称42人、副高级职称60人);拥有国家级、省级专家40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级优秀专家9人、全省终身荣誉奖4人、“六个一批”人才1人。全院博士和在读博士20人,硕士研究生66人。
设有东北亚区域经济研究基地和14个省级重点学科(世界史、世界经济、政治学理论、东北史、社会学、农业经济管理、产业经济、科学社会主义、东北地方文化史、东北亚区域经济、中俄关系史、哈尔滨犹太人历史文化、渤海国史和县域经济)。
设有文献信息中心、网络中心和学习与探索杂志社。办有《学习与探索》、《黑龙江社会科学》、《西伯利亚研究》、《黑龙江年鉴》等4种公开发行和《要报》、《要报·领导参阅》、《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3种内部发行刊物。设有2个办学单位──研究生部和职工大学(培训中心),共8个硕士学位点。在黑龙江省12个地市设有分院,直接服务于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2004年中央3号文件下发后,黑龙江省委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省社会科学院建设,用五年左右时间将其建成全国一流地方社会科学院”。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黑龙江院准确把握地方社科院职能定位,积极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和具有地方特色、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努力打造省委、省政府重要的思想库、智囊团。
1979—2008年末,全院共出版各类学术成果13524项,其中著作586部,论文和研究报告8177篇,其他成果4761项。承担省级以上基金项目15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3项,东北边疆工程项目17项,省社科基金项目72项。469项(次)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级学会奖17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评奖298项。在第13届全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中,省社科院有35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实现了获奖档次、数量双提升。
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咨询决策服务,推出了一批应用对策研究成果。特别是2008年,承担了26项省主要领导圈批课题,截至2009年4月,已结项9项课题全部获得省委书记吉炳轩的重要批示,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发挥《要报》的直通车作用,1995年以来,已累计向省委、省政府提供应用对策研究报告400余篇。连续11年推出黑龙江经济、社会、文化产业、文化事业4种蓝皮书以及东北地区发展报告等,为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了解省情、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出了一批以优势和特色为主、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如《论基础结构》、《“天火”在中国燃烧》、《系统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导论》、《东北流人史》、《生活方式概论》、《西伯利亚史》、《中苏经济贸易史》、《现代政治学概论》、《北方民族史研究》、《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黑龙江文学通史》、《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评析》、《多维视野中的黑龙江流域文明史》、《渤海国史》、《犹太人在哈尔滨》、《大国悲剧》(译著)、《犬图腾族的源流与变迁》等。
在品牌学术活动方面,连续五年成功承办由黑龙江省政府主办的中俄区域合作国际研讨会、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国际论坛,两次举办“哈尔滨犹太人历史文化国际研讨会”,均被授予“哈洽会”突出贡献奖;八次成功举办 “抗日历史问题国际研讨会”;2006年创办的哈尔滨犹太人历史文化大型展览,向世人展示了哈尔滨感动世界的人道主义光彩纪录。
2010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即将迎来建院50周年,在加快发展的新的征途上,黑龙江省社科院必将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