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1997年在企业管理硕士学科设立国际贸易研究方向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目前,该学科有教授2名、副教授7名,讲师8名,学科梯队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结构合理,梯队成员治学严谨,研究创新能力较强;本学科具备较好的科研、教学条件,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多,具备承担国际贸易学科领域重要科研课题的能力。主要学术带头人有较高的学术水平,通过指导硕士生,积累了培养硕士生的经验和能力,
该学科形成了两个稳定且具有明显特色的学术方向:国际贸易实务与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方向。近5年来,该学科完成各类基金课题8项,在《世界经济》、《中国软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财贸经济》、《科学学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对外贸易实务》、《经济管理》、《价格理论与实践》、《国际经贸探索》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网络经济效应及测度分析》等学术专著2部、教材2部。
国际贸易学硕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有较强的适应性、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在政府机关、各类经济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理论研究、政策研究、经济管理以及从事涉外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实际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2.WTO与国际贸易实务
3.国际贸易惯例与法规
三、培养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5-3年。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一年以论文工作为主。在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酌情延长半年至一年,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四年。
四、培养方式
1.硕士生通过课程学习,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研究方法及经济分析能力。课程学习可采取课堂讲授,研究班讨论以及在导师指导下自学等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独立思考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课程均须通过考试,成绩合格方能获得学分。
2.为保证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应于第三学期结束前写出较详尽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在指导小组通过开题报告后,予以实施。
3.为了培养硕士生的教学能力和表达能力,硕士生可以参加大学本科(或专科)的部分教学工作,讲授部分章节、指导实习、批改作业、辅导课堂讨论等,是否参加由导师决定。
4.参加科研工作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学位论文的基础。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并要求在学习期间于CSSCI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
五、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生获得学位要求至少应修满34学分,其中:全校公共学位课程与本学科学位核心课程17学分,实践性环节(必修)2学分,必修、选修课程共15学分(选修课只能在同一校区研究生课程中任选)。
六、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科学研究、论文撰写、论文预答辩、送审和论文正式答辩。
3.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或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
4.学位论文的一般内容应包括: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概况、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参考文献等。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和与别人合作,应加以说明。
5.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创新性,能对所研究的课题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政策建议和指导实践等方面中的一到两个方面提出一定的新见解,应反映出作者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本专业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