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中文):工业工程学分数:2学分
课程名称(英文):Industria Engineer课内学时数:40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
课程内容简介(500字以内):
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工程领域。工业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领域,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为导向,采用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等工作,使之成为更有效、更合理的综合优化系统。工业工程领域的特点是强调“系统观念”和“工程意识”,重视研究对象的“统筹规划、整体优化和综合原理”。因此,工业工程领域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有系统科学、现代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人因工程等。
尽管工业工程是一门工程学科,但它与机械、电子、化工等这些工程性学科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它不是研究如何设计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而是研究怎样将这些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有效利用企业的材料、能源、人力、环境等现在资源的工程技术。可以说它的技术特征最突出表现为着眼于系统性、整体性和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
课程大纲
第一篇 工业工程的发展史
1.1工业工程的概念
1.1.1工业工程的定义
1.1.2工业工程的内容
1.2 工业工程的产生与发展趋势
1.2.1 发展
1.2.2发展趋势
第二篇 工业工程的方法论
2.1方法论的概念
2.1.2工业工程的思想与原则
2.1.3基本方法
2.2业工程系统分析方法
2.2.1系统的概念
2.2.1.1系统的定义
2.2.1.2系统的特性
2.2.1.3系统的描述
2.2.1.4系统分析
2.2.2系统分析基本原理
2.2.2.1系统分析的内容
2.2.2.2系统环境分析
2.2.2.3系统目标分析
2.2.2.4方案汇总
2.2.2.5模型建立
2.2.3系统评价方法
2.2.3.1系统评价
2.2.3.2系统评价原则
2.2.3.3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
2.2.3.4关联矩阵法
2.2.3.5层次分析法
2.2.3.6费用---效益分析
2.2.3.7案例分析
2.3工作设计与工作研究
2.3.1工作设计
2.3.1.1 工作方法研究
2.3.1.2 工作专业化
2.3.2工作研究
2.3.2.1 概述
2.3.2.2方法研究
2.3.2.3 动作研究
2.3.3 作业测定
2.3.3.1 工时定额
2.3.3.2 时间研究的具体方法
2.3.3.3 模特法及其应用
2.3.3.4 案例分析
2.4工效学
2.4.1 概述
2.4.1.1工效学的研究内容
2.4.1.2 人机系统及其设计阐述
2.4.1.3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2.4.2 人的特性因素
2.4.2.1 人的总体特征
2.4.2.2 人的信息感觉.处理.输出特性
2.4.2.3 人体尺寸和劳动姿态
2.4.3 人机界面设计
2.4.3.1 人机系统设计思路
2.4.3.2 显示器的选择与设计
2.4.3.3 控制器选择与设计
2.4.3.4 工作空间与工作地设计
2.4.4 工作环境的影响及改善
2.4.4.1 工作环境分类
2.4.4.2 环境因素对操作者的影响
2.4.4.3 环境改善的一般设计方法
2.4.5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
2.4.5.1 概述
2.4.5.2 不注意与事故的关系
2.4.5.3 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
2.5.1 设施选址
2.5.1.1设施设计与物流分析概述
2.5.1.2 设施设计与物流分析的内容
2.5.1.3 设施设计与物流分析的目标及基本原则
2.5.1.4 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
2.5.2物质系统的布置
2.5.2.1 布置的基本问题及布置决策的依据
2.5.2.2 布置的基本原则
2.5.2.3 基本布置系统的形式
2.5.2.4 工艺原则布置的方法
2.5.2.5 案例分析
第三篇 先进制造模式
3.1精益生产
3.1.1产生背景
3.1.2准时生产制
3.1.3丰田式生产系统
3.1.4精益生产
3.1.5精益生产应用实例
3.2敏捷制造
3.2.1产生背景
3.2.2敏捷制造的基本思想
3.2.3敏捷制造的特征
3.2.4敏捷制造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3.2.5敏捷制造应用实例
3.3 CIMS和IMS
3.3.1 CIMS的产生背景
3.3.2 CIM的基本思想
3.3.3 CIMS系统的组成
3.3.4 IMS简介
3.3.5 CIMS应用实例
3.4 先进制造模式在企业的实施
3.4.1 各种模式比较
3.4.2 网络化制造模式
3.4.3 在企业的实施策略和步骤
3.4.4 案例分析
第四篇企业资源计划与运作管理
4.1工业企业生产概述
4.1.1生产系统与生产过程
4.1.2生产类型与生产方式
4.1.3企业生产管理的内容
4.1.4企业资源分类
4.2 ERP基础知识
4.2.1 ERP的发展过程
4.2.1.1订货点法
4.2.1.2 MRP/闭环MRP
4.2.1.3 MRPII/ ERP
4.2.1.4 ERP未来的发展
4.2.2 ERP计划的分类与作用
4.2.2.1计划的作用与目标
4.2.2.2计划与控制的层次
4.2.2.3 ERP中的计划分类与计划相互之间的关系
4.2.3 ERP基本信息单元
4.2.3.1 信息标识与编码
4.2.3.2 制造标准
4.2.3.2.1物料清单(BOM)
4.2.3.2.2 工艺分工路线
4.3 物料需求计划
4.3.1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概念
4.3.2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
4.3.3 MRP的算法
4.3.3.1 毛需求
4.3.3.2 净需求
4.3.3.3 提前期对计划的影响
4.3.3.4 批量对计划与生产过程的影响
4.4 能力需求计划
4.4.1生产能力需求计划
4.4.1.1有限能力与无限能力
4.4.1.2能力计划层次
4.4.1.3粗能力计划
4.4.1.4 细能力计划
4.4.2约束理论(TOC)
4.4.3 JIT拉式生产控制模式
4.4.4推式生产控制方式
4.4.5 高级计划与排产(APS)
4.5 生产作业计划与车间生产调度
4.6 库存管理
4.6.1仓库与货位
4.6.2库存控制
4.6.3库存盘点
4.6.4库存ABC分类
4.6.5库存控制策略
4.7供销管理
4.7.1采购模式
4.7.2采购计划
4.7.3供应商筛选
4.7.4采购决策
4.8 成本管理
4.8.1管理会计
4.8.2产品成本构成
4.8.3产品成本计算
4.8.4作业成本法
4.8.5成本差异分析
4.9 ERP系统体系结构与基本功能
4.10 ERP实施后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五篇质量工程
5.1质量工程总论
5.1.1 质量工程及其发展
5.1.2 质量工程的技术体系
5.1.3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际标准——ISO9000族标准
5.1.4 产品质量工程支持的质量控制模型
5.1.5 信息时代的产品质量工程及二十一世纪的质量观
5.2设计质量工程方法与应用
5.2.1质量功能配置(QFD)
5.2.1.1 质量功能配置概述
5.2.1.2 质量功能配置方法与步骤
5.2.1.3 QFD中用户需求的提取和分析技术
5.2.1.4 质量屋的建立
5.2.1.5 计算机支持的QFD系统
5.2.1.6 QFD应用案例
5.2.2 健壮性设计
5.2.2.1 健壮设计的基本概念
5.2.2.2 Taguchi健壮设计法
5.2.2.3 计算机辅助健壮设计工具(CARD)简介
5.2.3系统可靠性设计
5.2.3.1 系统可靠性设计概述
5.2.3.2 系统可靠性主要特征量
5.2.3.3 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建立
5.2.3.4 系统可靠性预计
5.2.3.5 系统可靠性分配
5.2.3.6 系统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FMECA)
5.2.3.7 计算机辅助可靠性设计系统
5.3 制造质量工程方法与应用
5.3.1质量检验
5.3.1.1检验方法论
5.3.1.2 接触与非接触检验技术
5.3.1.3 量具检验技术
5.3.1.4 坐标测量技术
5.3.1.5 表面测量技术
5.3.1.6 机器视觉
5.3.1.7 光测量技术
5.3.1.8 检验数据分析
5.3.2 质量分析
5.3.2.1流程图
5.3.2.2 因果图
5.3.2.3数据记录表
5.3.2.4帕累托图
5.3.2.5 直方图
5.3.2.6散点图
5.3.2.7试验设计
5.3.3 统计过程控制
5.3.3.1 过程变化与过程能力
5.3.3.2 控制图
5.3.3.3 统计过程控制的应用
5.4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
5.5.1 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的概论
5.4.2 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总体结构
5.4.3 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中的质量信息与集成空间
5.4.4 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实施
5.4.5 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实例
5.5敏捷制造环境下的集成质量系统
5.5.1 敏捷制造及虚拟企业
5.5.2 敏捷制造环境下的集成质量系统需求分析
5.5.3 虚拟企业集成质量系统概念模型
5.5.4 工作流管理技术的引入
5.5.5 虚拟企业集成质量系统体系结构
5.5.6 虚拟企业集成质量系统支撑平台
参考教材名称:
王应洛编:《工业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年
主要参考书:
1)罗振壁编:《工业工程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2)王应洛编:《系统工程及应用》,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年
预修课程(最低要求):高等数学、概率论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