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掌握坚实的材料加工工程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材料加工工程专门知识,掌握必要的实验、分析和计算技能,熟练掌握运用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动态,具有从事本学科教学、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研究内容主要有: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性能与应用研究,RuTa及NiAl基高温形状记忆合金的开发研究,形状记忆合金增强智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等。
该研究方向在形状记忆合金相变、形变规律及其应用研究方面,通过“TiNi高阻尼弹簧的研制与应用”、“RuTa及NiAl基高温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与形变特性”等课题的研究,在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机理和形变行为研究方面做出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形状记忆合金性能表征、制备及应用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为扩展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用途,开发高温形状记忆合金奠定了基础。
近5年来在《Mater.Sci.Eng.A》、《金属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
研究方向二:材料成形工艺过程及控制
该研究方向旨在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金属先进成形技术和新材料的加工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液态成形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液态成形方法及工艺因素对成形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金属成形过程质量控制等。
该研究方向通过“消失模铸造在汽车零件生产上的应用及设备研制”、“铰链式电缆线接线端子的成形方法”等课题的研究,对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以及具有其它特殊要求的铸件,如何利用消失模铸造技术等成形技术,实现产品的批量生产及尺寸和形状的精确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多项应用技术成果。
研究方向三:金属材料强韧化
该研究方向依托我校“材料加工工程”院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从事高强、高韧金属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高强、高韧金属材料的开发与应用,高硬度、高耐磨金属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强、高韧金属材料的开发与应用。通过“往复挤压AS42镁合金的组织、性能及强化机制研究”、“Mg-Al系镁合金离异共晶β相的研究”、“镁合金铸造成形技术的开发应用”、“镁合金铸件成形过程质量控制”等课题的研究,在AS、AZ和AE镁合金的开发、制备工艺与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较为深入地研究了组织细化、强韧化机制和形变行为,并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发性能更为优异的高强、高韧镁合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并为拓展高强、韧镁合金的应用范围奠定了基础。
2.高硬度、高耐磨金属材料的开发与应用。通过“金属型生产铸态铁素体球铁汽车轮毂的研究”、“离心铸造复合辊套的生产技术”等课题研究,在高镍铬铸铁材料的开发、制备工艺与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取得了多项应用技术成果,对企业的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为进一步开展应用研究,扩大其使用范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科基础及条件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人,在读博士4人,具有硕士学位8人,归国访问学者2人。该学科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傅恒志教授,博士生导师严文教授指导学科建设工作。
近几年该学科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59篇,被SCI、EI收录30余篇。获国家专利1项,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目前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承担国家“十一五”教学研究课题子课题1项,陕西省教学改革课题1项,其它各类项目1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