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05)
一、考核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吸取和掌握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合理成分,了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同时应能结合我国实际,思考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
二、考核评价目标
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这门学科引入我国时间并不很长但影响很大。其原因是,它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它所论证的是资本如何积累,人力资源如何开发,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如何进行,人口在部门之间如何流动,对外贸易如何开展,国外资源如何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制定,计划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如何处理,发展的优先次序如何选择,投资项目的成本与收益如何评价等等有关经济发展问题。这些都是一切发展中国家为谋求经济发展所必须通盘考虑的问题,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在经济建设中作出很大努力去解决而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课程的考核评价目标是,学生在掌握发展经济学相关的理论基础上,联系我国的情况进行对比和反思,正确思考和解释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
一、发展中国家的涵义
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第二节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
二、经济发展
三、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发展经济学的兴起与演变
一、发展经济学的兴起
二、发展经济学的演变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
一、经济增长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Harrod-Domar)模型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四、新增长理论
第三节 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第三章资本形成
第一节资本与资本形成
一、资本的含义
二、资本形成的含义
第二节 促进资本形成的理论
一、“大推进”理论
二、“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三、“起飞”理论
四、正确认识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五、金融深化与金融抑制
第三节资本形成的来源
第四章 人力资源
第一节 人口增长及其变动规律
一、人口增长演变的三个阶段
二、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教育与人力资本
一、人力资本及其形成途径
二、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
一、劳动力资源与就业压力
二、关于发展中国家失业的理论探讨
第四节 中国的就业
第五章 技术进步
第一节技术进步概述
一、技术进步的含义
二、技术进步的类型
三、技术进步的过程
第二节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一、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二、技术进步贡献的衡量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变革
一、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的演进
二、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变革的途径
第四节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创新
一、技术选择与比较优势
二、技术选择与就业
三、技术选择与后发优势
四、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
第五节 技术差距与技术转移
第六章自然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三、可持续发展的测度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七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第一节刘易斯模式
第二节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式
二、乔根森模式
三、迈因特模式
四、小结:几点一般性评论
第三节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
二、走出二元经济
第四节 二元结构指标体系
第八章 经济发展中优先顺序的选择
第一节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
一、平衡增长理论
二、不平衡增长理论
第二节 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一、“发展极”理论
二、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及中国的区域发展问题
第九章 对外贸易与外资利用
第一节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
一、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对外贸易理论和贸易条件
三、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第二节外资利用和经济发展
一、两缺口模式的基本公式和意义
二、外国援助
三、外国投资
四、对外债务
第十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一节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一、工业化的涵义
二、配第—克拉克定理
三、霍夫曼系数
四、工业化的几种模式
第二节 城市化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第十一章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专业化和分工
一、专业化和分工的概念及分类
二、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
第二节 交易和交易成本
一、交易的概念
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
第三节 制度与经济发展
一、制度的含义
二、制度变迁
三、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十二章发展经济学的展望
第一节发展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的衰落
第二节发展经济学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