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504
培养目标
为培养高质量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学科的发展,要求本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达到:
1.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牢固地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4.具有从事本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
学习年限
1.学习年限为2~4年。
2.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至一年半。
3.必须修满至少32个学分,方可进入中期考核和论文选题阶段,中期考核和论文选题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
4.对两年半毕业生,论文科研和写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对三年毕业生,论文科研和写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半。
5.毕业生学位论文答辩应在每年的6月10日之前完成。
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简介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水利水电工程的优化设计以及与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管理及施工相关的水力学问题、结构强度问题及施工组织管理方面的运筹学问题。它侧重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及安全施工的研究,重点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在不同条件下的优化调度运行以及在西部地区的特殊地质下安全施工的问题,旨在研究出水利水电工程的最优设计、经济实用的运行方案和安全的施工方案,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应有贡献,主要研究方向如表一所示。
参见下表:
表一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简介
研究方向
|
主要内容简介
|
1.水电站及水电站设备运行控制
|
①梯级水电站优化设计及水电站设备动力特性。
②水电站测控技术。
③机组负荷分配的优化。
④机组运行优化调度研究。
|
2.水工结构工程
|
①水工结构优化。
②新型水工结构研究。
③水工结构安全监测。
|
3.西部旱区节水灌溉理论与应用
|
①西部旱区灌溉技术。
②西部旱区节水技术。
③高扬程提水灌区地下水运移动态研究。
④西部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
|
4.泵与泵站的优化运行与调度
|
①新型水泵的研制。
②水泵的动力特性。
③泵站的运行与监控。
④梯级泵站的优化设计。
|
5.泥石流运动机理及防治技术
|
①泥石流的产生条件。
②泥石流的运移规律。
③泥石流防治技术。
|
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课程设置”附页)
1.研究生所修课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9学分。
2.根据研究方向,选3~5门方向必修课,学分不少于6。
3.结合具体研究问题,选2~3门选修课,学分不少于4。
4.必修课一律为考试课,选修课为考查课。课程设置情况和学分要求参见表二。
培养方式
培养实行导师制,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每个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注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注意在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论文工作、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等环节中培养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在学校进行,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在学校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研究机构、工厂或企业进行。
中期考核
为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促进多数优秀人才成长,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实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品德,学位课程学习,科研能力三个方面,具体参见相关规定。
开题报告
在研究生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并取得规定学分的基础上,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项目,收集资料、调研、系统阅读文献、确定论文题目,写出书面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内经导师审阅同意后,提交学院并通过院组织的开题答辩,方可进入课题研究及论文阶段。本学科规定硕士生阅读的科技文献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5篇,硕士生导师应对硕士生阅读文献情况进行检查。具体参见相关规定。
教学(科研实践)、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一定的教学(科研)、学术活动;导师应为其创造条件鼓励研究生自觉、主动开展。
科学研究及论文
科学研究及论文工作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原则上,按开题报告中设计的方案进行,科学研究及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不少于一年,在此期间,研究生应在院、学科会议上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生部不定期的组织考核。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后,经导师同意,方可按有关规定程序申请学位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