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学系前身是原植物保护系的植物化学保护教研室,成立于1980年,1983年开始为植物保护本科专业开设植物化学保护等课程。2003年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植物保护系并入草业学院,2004年成立农药学系。20多年来,在老一辈农药学家薛绍瑄等教授和新一代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研究方向稳定的学科梯队。
本系现有专业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6人,其中教授1人,讲师3人,实验师1人,助教1人;具博士学位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2人,在读硕士1人,博士生导师1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材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2002年获得农业部新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单位认证资格。
农药学科是植物保护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的创制和应用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农药加工、农药作用机理、农药经营与管理、农药抗药性、农药合成与分析、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等理论与技术。为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开设《植物化学保护》、《昆虫毒理》、《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法》、《农药分析》、《农药残留量分析》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农药学》、《农药药理学》、《农药加工与应用》、《杀虫药剂的分子毒理学》、《农药生物测定》、《杂草防除》、《杀菌剂毒理学》、《农药学》、《农药学专题》等课程。
1990年以来,先后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4项,其中《二点叶螨在果树上严重发生与农药品种更替之关系初探》等3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植物植物化学保护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等3项获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植物化学保护》课程被评为2006年度省级精品课程。2003年以来,承担农业部下达的新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同时,在《Systematic and applied acarology society》、《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农药》等重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60多篇,主编、参编教材和专著7部,目前在研项目10项。
主要研究方向有:农药毒理与有害生物抗药性,农药加工与应用技术,生物农药开发与应用,农药合成与分析,植物病毒病的化学防治与化学诱导植物抗病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