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核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院校信息 >> 专业介绍 >> 正文 兰州大学核学院

考研试卷库
兰州大学核学院

   
  1、学院历史:
 
  1955年,朱光亚教授受命负责筹建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的原子核物理及放射化学专业。经过三年的紧张筹备,现代物理系于1958年迎来了首批学员。当时,上述专业归二机部(后改为核工业部,现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管理,代号为“505”研究所,行政隶属兰州大学,暂定名为“兰州大学物理研究室”,1959年江隆基校长到任后,决定正式命名为“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六十年代初、中期,各校优秀毕业生以及留学前苏联的部分归国人员陆续加盟,南开大学核物理专业搬迁并入,这些措施使学科点的教学与科研力量大大增强。19986月原“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放射化学专业并入新组建的“化学化工学院”,19994月组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原“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撤销行政编制,更名为“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现代物理系”,简称“现物系”,同时原子核物理专业并入。20062月,根据国家需求和核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学校为了发挥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放射化学特殊学科优势正式组建成立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2、学院现状:
 
  学院现设核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原子核物理及核技术应用方向)、核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放射化学方向)、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核化工与核燃料循环专业、核技术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原子核物理及放射化学是我国高校最早设立的核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点、硕士点专业。同时设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核技术与应用四个硕士研究生专业以及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两个博士研究生专业。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有明显的、旺盛的人才需求;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学院拥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国家级重点学科,本学科点是一级学科“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专业之一;获得九五期间教育部“211工程”立项,获得“985”项目资助正在建设“聚变中子,高电荷物理科技平台”;拥有放射化学特殊学科(全国共7个);拥有甘肃省的核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拥有教育部中子应用技术中心;拥有教育部核科学与技术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分中心;拥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长江学者岗位;拥有自行研制的国内领先水平的强流中子发生器,拥有二级军工资质。
 
  学院是我国培养核科学与技术高级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五十余年来共培养出本科生2000余人;硕士生388人;博士生54人;博士后7人。他们正工作在我国科研、军工、厂矿企业等单位,对祖国核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现由原子核物理研究所、中子物理与技术研究所、放射化学与核环境研究所构成、其中教育部中子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与学院并存一体。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2人,讲师、助教22人,兼职教授8人。教师中有23人获得博士学位,4人获硕士学位,有11人正攻读在职博士学位。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