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原河南大学的前身)的数理系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数学系。1956年两系合并,成立了新乡师范学院数学系。1984年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2000年6月撤销数学系,组建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知名学者如樊映川,黄敦慈,李新田,刘亚鑫等教授是我院的前辈。目前,我院已经发展成为多专业、多层次、师资力量雄厚、在河南省具有较大影响的大学专业学院 。
数十年来,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及其前身数学系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遍布全国,毕业生总数达一万多人。他们基础知识扎实、工作认真努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那些长期工作在省内教育部门的我院毕业生,为河南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奋力拚搏,成绩斐然,成为所在单位的领导或中坚骨干力量。
目前,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下设系统科学与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经济信息管理系三个系、一个数学研究所、一个非线性分析研究中心、一个概率统计研究中心、七个教学研究室和一个公共数学教学部;有一个河南省教育厅、财政厅在2007年批准建设的数学与科学计算实验室,配备了具有112个处理器的曙光TC4000L高性能计算集群主机和一个图形工作站,直接服务于学院内外的教学科研;另有总面积达470平方米的两个数学实验室,配置服务器2台,高性能微机230台,专门服务于本科的教学和实验。我院拥有河南省高校目前占地面积最大(900多平方米)、藏书最早、最全的数学图书资料室和阅览室。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共拥有藏书11万余册和中外文期刊杂志850多种。 此外,我院还拥有各种网络数据库9种,可全文查阅中文电子图书4万多册、外文电子图书2万多册、中文电子期刊50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400多种。
学院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首批河南省名牌专业之一,并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数学一级学科成为省级重点学科。此前,基础数学专业已连续三届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是河南省最早的重点学科之一。我院的数学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先后于1996年、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数学专业和概率统计专业于2003年同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数学一级学科获得硕士授予权。
近年来,我院教师潜心钻研,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Hopf代数、算子理论、优化理论与算法、概率统计及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生物数学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学科带头人郭宗明教授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已被引用505次,部分成果曾被N.Dance,L.Veron,N.Ghoussoub等知名数学家在SCI一区及二区期刊上引用,其中有两篇论文目前已分别被引用了38次和33次;加拿大数学会主席N.Ghoussoub的专著中有三章的主要内容是郭教授的研究成果。学术带头人申培萍教授的团队主要从事最优化理论及算法应用方面的研究。美国Princeton 大学国际优化专家C.A.Floudas 教授等在他们最新的综述评论中, 共引用了国内学者的10篇文章, 其中有4篇是申培萍教授的研究成果。近五年来,数学学科在J. Diff. Eqs.,J. Algebra等SC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中二区SCI论文超过10篇;有关算法应用及资源优化等方面的成果曾获得两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学科队伍成员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3项,其它科研项目近70项;可支配的科研经费总数已超过850万元,其中纵向经费达430多万元,另有各级特色专业(名牌专业)经费120万元。此外,该学科还多次荣获国家及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
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已有近九十年的光辉历史。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止于至善”的校训,发扬“明德、正学、尚和、倡新”的校风,“精术业、立世范、启智慧、育新人”的教风和“尚诚朴、勤学问、重团结、养正气”的学风,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在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再创辉煌,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