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的前身是1979年筹建,1980年正式成立的历史学系,2004年6月更为现名。1980年设立历史学本科专业,1993年至1998年先后开设过文化旅游专科专业、旅游管理本科专业,1999年至2008年开设广告学本科专业,2007年增设博物馆学本科专业。现已为民族地区培养了3000多名合格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历史文化学院是西北民族大学较早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单位,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宗教学硕士专业学位点,2000年、2003年经甘肃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分别增设了专门史和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专业学位点,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民族学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其中,宗教学为甘肃省重点学科,专门史为校级重点学科。根据学校学科发展规划,2007年民族学硕士点调整到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院现有3个博士点招生方向、7个硕士专业学位点、3个普通本科专业,在读全日制本科生600人,研究生67人,博士研究生5人,博士后1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3人,占教师总数的46%;副教授7人,占教师总数的28%;讲师4人,占教师总数的16%;助教2人,占教师总数的8%。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占教师总数的39.3%;硕士学位的教师11人,占教师总数的39%。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5人(不含1名兼职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专家1名,甘肃省“333科技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专家2名,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名,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3人,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同时,为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学院还聘请了11名相关学科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学院现设有中国史、世界史、民族史、博物馆学4个教研室和宗教学研究中心。近年来,建成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5门校级名课建设对象。2009年学院建成了博物馆学专业文物保护技术实验室。
历史文化学院是我校科研综合实力最强的院部之一,在2008年召开的全校科技表彰大会上,我院曾荣获科研工作先进集体。自2000年以来,出版专著、教材56部,发表学术论文274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15项,有些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院教师先后承担有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艺术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2项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7项国家民委重点社科项目、1项国家外专局项目。
学院的科学发展思路: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制度创新为保证,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推动学院教学、科研和管理的科学发展,着力提升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果,争取早日建成教学研究性的学院。
首先,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突出我院在西北民族史、宗教学、西北地方史、民族文献学教学与研究中的比较优势,内聚“拳头”力量,外树品牌形象。在继续做好现有宗教学、中国少数民族史和专门史三个硕士点建设的同时,落实好“212”学科发展计划,即做好世界史、文物保护与修复两个本科专业,一个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宗教学、专门史两个博士点的申办工作;建设好“宗教学”省级重点学科和“专门史”校级重点学科,并争取在未来几年内将“专门史”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在稳步建设好历史学本科专业的同时,重点建设好新办的博物馆学本科专业。同时,以学校已经启动的新一轮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修订为契机,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除了在校级名课建设对象的建设上也要有大的起色外,将继续建设好《历史文献学》、《藏族史》、《考古学通论》三门省级精品课程,向国家级精品课程方向努力。在未来3年中,争取将“中国民族史”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其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抓论文质量,抓教学实习环节,抓假期社会实践,抓课堂教学质量,抓阅读名著,抓考研率,抓适应社会能力等“七抓”入手,切实提高本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第三,师资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重点是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积极促进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的进一步提升。加快对新办专业教学和科研人才的引进,争取在3年内使博物馆学教师数量达到6人以上。
第四,科学研究取得新的突破。争取在论文发表、著作出版和立项等科学研究工作上取得更多的具有标志性的成果。2010年的最低目标是发表高水平论文30篇以上,出版著作8部以上,争取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以上。
第五,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上水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的教育理念,着力抓好党员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理论学习格局,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
第六,团学工作再创新局面。面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积极探索学生管理工作新途径,按照“一抓教育、二抓管理、三抓服务、四抓引导、五抓研究”的学生工作总体思路,通过抓好辅导员等五支队伍,利用好学生班会等七个途径,形成学生管理的长效机制。
此外,学院将继续开展教师“双周学术论坛”活动,同时将西北民族大学人文文化节、“校园百科知识竞赛”办成校级特色项目,将“仁智杯”大学生辩论赛、“模拟课堂教学”竞赛、《史苑文华》报和“开拓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办成院级特色项目,形成融学术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格局。
让我们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学校六十年校庆为契机,着力研究解决制约和影响学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理清思路,继往开来,凭借深厚的教育底蕴,在挑战中不断超越,力争创建高水平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