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硕士生具有勇于追求真理和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敬业精神。
2、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系统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并了解有关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较深的学术修养。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教学、科研、软件系统开发等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
研究计算机通信、异构网络集成、网络与分布式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网络计算、分布式数据采集与监控以及基于网络的CIMS、ERP体系结构及应用技术。
2、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研究多媒体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应用;数字、语音、图象与影象的压缩与传输;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应用。
3、微机系统开发与应用
研究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应用工程、多微机系统及分布式多微机控制系统、嵌入式新型微机应用、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习年限为3年,允许硕士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但在学累计时间不得超过4年。
四、筛选、分流
硕士生在第四学期初,结合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院中期考核领导小组对硕士生进行中期考核筛选。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完成情况、科研能力、外国语水平、论文开题报告、健康状况和学科综合考试。
学科综合测试以考核硕士生的全面业务能力为目的,内容含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两部分。
中期筛选合格者可进入硕士学位论文阶段。中期筛选不合格者,按《山东大学硕士生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1.学位公共课4门8学分
2.学位基础课2门6学分
3.学位专业课2门6学分
4.前沿讲座2学分
5.选修课不少于5门,不少于12学分。选修课中必须有跨专业课程1门,电子类、控制类、管理类课程一门。课程考试60分合格,成绩不合格允许重修。
6.补修课
非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考取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生,或以同等学历考入及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基础理论薄弱或专业知识不足的硕士生应补修下述2门计算机专业本科课程。必须考试通过,不计学分。跨学科考入的研究生补修有关课程后,可以免修目前所修学位级别要求的跨学科选修课程。
1.编译原理与技术
2.计算机体系结构
前沿讲座的基本要求:
①前沿讲座的目的和内容:前沿讲座旨在使硕士生对本学科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学术前沿问题有基本的了解,提高硕士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
前沿讲座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讲座、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
②前沿讲座的形式:一是硕士生本人做专题综述,二是听取国内外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做出杰出成绩的专家做学科前沿系列报告。前沿讲座由教师和硕士生讲授交叉进行,以讨论和对话为主要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多样。
③前沿讲座的次数:参加讲座次数不少于10次,并在讲座中承担学术报告任务不少于3次(每次2个学时)。主讲者要求写出讲稿,讲稿内容充实,有个人见解,能反映学术发展动态。
④前沿讲座的考核要求和方式:硕士生自第一学年开始,必须参加下列研究方向之一的前沿讲座,由参加前沿讲座的研究所的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考核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分,成绩取得合格以上者记2分,不合格者不允许申请学位论文的撰写。。本专业设置的前沿讲座有:
(1)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
(2)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3)微机系统开发与应用
六、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对硕士生进行科研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硕士生一般至少用一年半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
1、选题、开题: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于第三学期末完成论文选题工作。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应尽可能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科研基地研究项目等相结合。
硕士生应于第四学期初中期筛选时提交论文撰写计划,并向研究所或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要求硕士生向有关专家报告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课题研究计划等。专家对其开题报告集体讨论,提出意见,认可后确定论文题目,方能正式开展论文撰写工作。
2、论文阶段: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应在介绍所涉及领域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理论、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论文要求有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要求语言流畅、逻辑严谨。硕士生论文中的主要结果应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或通过省部级以上技术成果鉴定。
每隔3-5个月,要求硕士生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导师、指导小组及有关人员参加,帮助硕士生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及时给予以指导,促进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展。
3、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3-5个月提交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位分委员会,由学院组织学位论文预审小组,对学位论文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后,方可执行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程序。答辩委员会严格按照山东大学硕士学位答辩规定进行答辩。答辩通过后,提交到院学位分委员会和校学位委员会审查表决,并由校学位委员会授予硕士学位。
七、实践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包括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及社会调查能力等。
1、科研能力
应了解本专业有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向,熟悉有关研究课题和文献。能使用英语流利地阅读本专业英语文献资料,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写作和作口头报告的能力。
具有分析、发现和综合问题的能力,熟悉计算机系统结构,熟练地掌握常用软件系统及软件工具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应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一篇与专业有关的论文(以第一作者身份、单位必须是山东大学)或以主要参加者身份完成本专业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并有可显示度的科研成果。
本专业省级以上学术刊物界定见附录。
2、教学能力
根据山东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则和本学院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参加本科生基础课的辅导答疑、指导上机实习及批改作业等助教工作。
3、社会调查能力
社会调查主要针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参加指导教师的课题调研、系统分析、应用需求调查或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等。了解国情,锻炼其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