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科于1953年建校时建立,1981年以来,本学科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国内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所在的一级学科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是全国同学科两个重点学科之一,1996年获准为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获准设立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并获得国家“211工程”水电能源与能源洁净技术重点学科资助,综合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
本学科主要从事电机与电器的基础及应用开发研究,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科技奖8项,省部级科技奖28项,其中一等奖9项,获得各类发明专利19项,被SCI、EI等收录论文120余篇,为国家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并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带头人
①电机基础理论及应用。包括交流电机绕组理论及应用、工程电磁场理论及应用、电力系统谐波抑制理论与技术、电机运行动态仿真及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学术带头人:邵可然、王雪帆、陈乔夫。
②新型电机、电磁装置理论及应用。研究新型特种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新型高功率脉冲发电机、电磁装置虚拟设计与电物理技术。学术带头人:樊明武、辜承林、李朗如。
③电机运行及控制。研究高品质、智能化交流伺服系统、车用电力驱动系统和现代电机控制系统。学术带头人:黄声华、贾正春、詹琼华。
④新型互感器理论及应用。研究包括交直流大电流互感器和光电互感器等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任士焱、叶妙元、李开成。
⑤开关电器电接触理论及应用。主要研究电弧电接触理论及其应用、开关电器中的新材料、电器设备的诊断技术和配电自动化开关设备及新型FACTS器件。学术带头人:王章启、李震彪、何俊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