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是最早建立的,也是全国首批硕士点和博士点(1981年)、首批国内重点学科(1988年,2002年又被国家教委重新评定为重点学科),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1996年)和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首批岗位设置学科(1998年),1987年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首批被批准为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办学单位(1998年)。
主要研究方向有:
超精密加工与纳米制造技术;该方向主要从事超精密加工理论与关键技术,航天与国防超精密加工工艺及设备的研究。所研制的亚微米超精密机床、精密非标设备等标志我国超精密加工整体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所展开的纳米加工表层机理的研究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特种制造技术;该方向主要开展特种加工工艺及加工过程控制、微细特种加工、人工智能应用、高性能材料特种精密加工、敏感器件精密特种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在镜面电火花加工、多余度伺服阀反馈杆超精密电火花磨削、管内激光强化技术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一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制造过程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该方向主要从事CAD/CAM、数控技术及数控非标设备、虚拟制造与敏捷制造、自动化加工过程检测与监控技术等研究。所研制的伺服阀精密配磨控制系统、六坐标数控缠绕机、虚拟加工系统等多项成果及关键技术被20余家企业采用,均具有高水平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
现代设计理论及应用技术;该方向主要从事结构动静态有限元分析、结构的参数与形状的优化设计。所研制的多种型号转台,为国防建设提供了装备和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禁运。目前开展的分子动力学计算与仿真的研究为今后微结构和微系统的设计将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已完成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规划、国防基金和有关部委重大项目、预研项目和其它项目共计2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获省部级奖励25项。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被SCI,EI收录论文170余篇,出版著作23部。
本学科有研究手段先进、设施较为齐全、管理水平高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有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各层次人员配备齐全、学术思想活跃、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好的导师队伍。目前共有教授22名,副教授1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3名。
超精密加工及纳米加工技术标志性成果
超精密加工机床的研制
特种加工技术标志性成果
镜面电火花加工技术
制造过程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标志性成果
柔性制造系统技术
现代设计理论及应用标志性成果
大型精密三轴转台
导师名单:董申*、王扬*、王永章*、郭重庆*、王振龙*、卢泽生*、姚英学*、程凯*、韩荣第*、张飞虎*、陈明君、郭永丰、宋博岩、王少纯、杨晓冬、陈时锦、胡富强、路华、孙涛、谢大纲、张庆春、富宏亚、李建广、邵东向、高栋、施平、王娜君、周明、赵万生*、李志杰、刘亚忠、王广林、邢忠文、梁迎春*、赵清亮、富宏亚*、下河边明*、邹鸿生*、
注:带“*、”的为博士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