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代码:060105
一、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队伍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
01 苏区社会史 02 客家传统社会与文化 03 民俗文化与旅游 04 中国文化史 |
主 要 学 术 骨 干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 称 |
是否硕导 |
主要研究方向 |
罗 勇 |
男 |
1954.9 |
教授 |
是 |
02、03 |
林晓平 |
男 |
1958.5 |
教授(博士) |
是 |
02、04 |
钟俊昆 |
男 |
1965.8 |
教授(硕士) |
是 |
02、03 |
谢庐明 |
女 |
1966.3 |
副教授 |
是 |
01、02 |
黎章春 |
男 |
1963.10 |
副教授 |
|
03 |
刘劲峰 |
男 |
1943.6 |
研究员 |
|
02 |
朱钦胜 |
男 |
1970.6 |
讲师(硕士) |
|
01 |
邹春生 |
男 |
1971.6 |
讲师(硕士) |
|
02 |
魏 炜 |
女 |
1971.6 |
副教授(在读博士) |
|
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热爱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
2、学风严谨,创新意识强,在苏区社会史、客家传统社会与文化、民俗文化与旅游、中国文化史的学科、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承担本科教学工作的能力;
3、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且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能力和笔译能力。
三、学制:2.5—3年
四、本学科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其中:
总学分 共32学分
学位公共必修课 须修 3门共 8学分
学位基础课与专业课 须修 4门共 12学分
指定选修课 须修 3门共 6学分
自行选修课 须修 3门共 6学分
五、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共3学分
其中教学实践 共1学分
学术活动环节 共2学分
六、本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课内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考试 |
考查 |
学
位
课
程 |
公共课 (8学分)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
54 |
2 |
1 |
√ |
|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1 |
2 |
√ |
|
|
英 语 |
216 |
5 |
1、2 |
√ |
|
|
专 业 基础理论与专业课 (12学分) |
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60 |
3 |
1 |
√ |
|
|
中国社会史 |
60 |
3 |
1 |
√ |
|
|
社会文化人类学 |
60 |
3 |
1 |
√ |
|
|
中央苏区史研究01 |
60 |
3 |
2 |
√ |
|
|
客家学导论02 |
60 |
3 |
2 |
√ |
|
|
民俗文化与旅游03 |
60 |
3 |
2 |
√ |
|
|
中国文化史研究04 |
60 |
3 |
2 |
√ |
|
|
非
学
位
课
程 |
指 定 选修课 (6学分) |
文献阅读 |
40 |
2 |
1 |
|
√ |
|
计算机技术基础 |
54 |
2 |
1 |
√ |
|
|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01 |
40 |
2 |
2 |
|
√ |
|
方志学与谱牒学02 |
40 |
2 |
2 |
|
√ |
|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03 |
40 |
2 |
2 |
|
√ |
|
中国思想史专题04 |
40 |
2 |
2 |
|
√ |
|
自 行 选修课 (任选3门,6学分) |
近代赣闽粤边区农村社会 研究 |
40 |
2 |
3 |
|
√ |
|
客家文化与相邻文化的比较研究 |
40 |
2 |
3 |
|
√ |
|
区域社会经济研究 |
40 |
2 |
3 |
|
√ |
|
民间信仰研究 |
40 |
2 |
3 |
|
√ |
|
苏区社会变革史 |
40 |
2 |
2 |
|
√ |
|
客家方言与文化 |
40 |
2 |
3 |
|
√ |
|
汉民族发展史 |
40 |
2 |
3 |
|
√ |
|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
40 |
2 |
3 |
|
√ |
|
实践环节 (3学分) |
教学实践 |
|
1 |
3-4 |
|
|
|
学术活动环节 |
|
2 |
3-4 |
|
|
|
补修二门课程(跨专业报考、同等学力考入人员) |
史学概论 |
|
|
1-2 |
√ |
|
|
中国历史文选 |
|
|
1-2 |
√ |
|
|
七、文献阅读的基本要求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至少要做两次文献阅读报告,其中一次结合文献阅读课进行,一次结合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经任课教师或导师评阅签署意见后随同成绩单存档。
本学科研究生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学术期刊:
1、《中央苏区史》、《中央苏区史略》、《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客家源流探奥》。
2、《四书》、《五经》。
3、《诸子集成》(儒、道、墨、法、经典)、佛教经典。
4、《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
5、《近代史》、《现代史》、《文化研究》、《宋元明清史》(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6、《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民俗研究》《世界汉学》《汉学研究》
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写出阅读经典著作、历史文献的综述报告,主要阐述文献的学术价值及自己阅后的心得,字数在5千字以上。(第二学期)
3、在听取学科前沿报告和阅读期刊有关文献之后,向学科点作一次有关本研究方向、研究现状的口头报告。(第三学期)
选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选题须有一定的理论新意。
2、基本完成相关文献的搜集与阅读。
3、初步形成选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
八、教学实践要求
1、教学实践环节包括给本科生开课、平时协助导师为本科生辅导、批阅作业、试卷等,总工作量不少于60课时。每个研究生必须在第3或第4学期为本科生讲授本专业课程1门,讲授时间不少于10课时,教案须经原任课教师审阅并经导师批准后使用。
2、整个实践活动结束后,由所在学科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小组按优、良、中、差给出考察结果,填写实践环节考核表。获中等以上成绩者可取得学分,评定为差者,须重修,否则不可申请论文答辩。
九、学术活动(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环节的基本要求(包括次数、内容、考核方式)
在学期间研究生必须完成2个学分的学术活动环节,即参加校外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1次以上,或参加社会调查1次,计1学分;在本学科内做学术报告或阶段性研究报告1次以上(一般在二、三年级进行),计1学分。每次学术活动的内容和时间由导师安排,系里批准。学术活动结束后,提交参加学术会议的论文复印件、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复印件或5千字以上的学术报告小结,并注明报告时间、地点、报告人,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达到要求时由所在学科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小组按优、良、中、差记载成绩,获得中等以上成绩者可取得学分,评定为差者须重修,否则不可申请论文答辩。
十、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硕士研究生修完全部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并完成教学实践和学术活动环节即可开始撰写硕士论文工作
2、研究生在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之前,应对本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有主要的了解,查阅主要的文献资料。
3、选题要在导师指导下,并征得导师同意,经指导小组或教研室举行开题报告评审会确定。选题要在本专业研究方向内,具有现实意义或理论价值,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创建性地解决本研究方向的一个学术问题。
4、论文题目一般在第3学期末确定;论文写作时间为一年,字数在4-5万字;要求论点正确,论证严密,结构紧凑,语言流畅,有原创性。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5、在校期间,研究生应以第一作者名义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刊物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若论文中导师为第一作者,则研究生必须是第二作者方有效;如论文尚未正式刊出,须有正式录用通知书。)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