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是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改变工科学位类型比较单一的状况,2001年材料工程领域正式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教育。其特点是:侧重于工程应用、在职人员为主、按较宽口径培养和多学科综合,其目的是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促进科技、教育、经济紧密结合,为我国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持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玻璃、陶瓷、水泥、耐火材料、金属、有色、机械、化工、石油、橡胶、塑料、建筑涂料、新材料等)培养和输送高层次材料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增强我国企业实业和市场竞争能力。
该学科有教师61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5人)占59%,具有硕士(32人)、博士(18人、占27%)学位占80%.
本学科拥有学科领域研究所需各类大型测试仪器和主要的材料制备设备,如TEM、SEM、XRD、ADS、AAS、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探针、等离子质谱、光谱仪、真空离子溅射仪、比表面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仪、气流粉碎机、高温电阻炉、各种材料成型试验机等;并建有“矿物岩石材料开发与应用”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同时建成了超细—改性—复合材料制备、高温合成、材料原料与材料性能检测实验室。为工程硕士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技术保障。
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项,其中国家“863”、“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8项,政府、企事业及其它自选项目22项。出版专著6部,译著1部,统编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225篇,其中32篇被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近三年获得各种奖励8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鉴定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际水平6项,国内先进或首创9项;申报与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
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中文、英文) |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
1 |
功能材料 Function Materials |
主要研究介电、压电铁电陶瓷与薄膜、能源材料以及高温陶瓷的制备、性能、应用以及相关的理论问题。并研究矿物功能材料。 |
2 |
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 Nano-Technology and Nano-materials |
纳米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纳米一维和多维材料制备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纳米材料的表面和界面性能研究。本专业方向通过材料的纳米化和纳米技术,改善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扩大其应用范围。 |
3 |
材料结构性能与表征 |
矿物与其他固体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化学、表面结构、畴结构、相界等结构特征、结构与性能(特别要注重材料学意义的电、热、光、声、磁学性能)间关系的表征理论和方法研究。 |
4 |
超硬材料 Superhardness material |
研究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金刚石复合片等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着重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韧性理论,并注重实践应用。 |
5 |
复合材料 Composite Materials |
主要研究新型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性能、应用以及相关的理论问题。 |
6 |
高分子材料 Polymer Materials |
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表征。重点研究低成本、抗离子交联的矿物/高分子吸水保水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纳米材料在耐高温树脂中对其机械、电、导热及聚集形态的影响;研究新型耐高温聚合物在电力、电子、电器及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