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项目形成简述
发育生物学是从50年代起,在胚胎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多细胞生物从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受精、发育、生长再至衰老死亡整个生命过程的变化机制的科学。由于基因按照一定的时空秩序选择性表达是发育机制的核心,因此,今天的发育生物学成为了整合胚胎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知识的前沿科学和解释生命活动根本奥秘的基本学科;发育生物学也成为了近年来世界上生命科学最活跃和最激动人心的研究领域。
同时,发育生物学又是一门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的学科,有关生殖细胞发生、受精等过程的研究是动、植物人工繁殖、遗传育种、动物胚胎与生殖工程等生产应用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有关细胞分化机理、基因表达调控与形态模式形成及生物功能的关系研究,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医学难题(如癌症的防治)以及器官与组织培养等新兴的医学产业工程发展的基础,也是基因工程发展为成熟的实用技术的基础。近年来引起世界巨大反响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都是与发育生物学相关的,如1997年的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1999年度超越人类基因组计划而为世界第一大科学新闻的干细胞培养技术等。
鱼类发育生物学学科点自50年代中期以来,以鱼类及水生经济动物为研究对象,既进行发育生物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也十分注重应用方面的研究,始终坚持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的原则,长期从事鱼类及其他水生经济动物生殖生理和遗传育种研究,为养殖鱼类及鳖、龟、蛙类等的人工繁殖和养殖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和在应用上制定了完整的技术措施,取得了多项理论上的突破和应用方面的成果,得到了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形成了有特色、发展趋势良好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科点。因此,本学科点在1982年即被省教委确定为重点发展学科,得到了重点扶持。在此基础上,当我校开展“211”工程建设以来,发育生物学学科点便被省教委和学校确定为“211”重点建设学科。
一、鱼类发育生物学重点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实验条件满足本学科各主要方向研究的需要,接近于国际同类实验室的先进水平,能单独承担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
(二)建立一支年龄、职称及知识结构合理,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和学术水平的学术队伍。
(三)争取获得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点。
(四)科学研究坚持基础理论于实际应用相结合,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原则。不仅在鱼类生殖生理学和遗传育种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应用方面取得有显著经济价值的成果,而且要在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能有大的发展,达到本学科国内先进水平。
(五)力争主持承担国家级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国家“863”项目或国家攻关项目。
三、“211”项目启动以来主要的建设成绩
在“211”重点学科经费的支持下,鱼类发育生物学学科点的建设有了巨大的发展。现按①学术队伍建设;②实验室装备建设;③学科建设产生的效益;④学科点目前所处水平等分别介绍如下:
(一)学术队伍建设
在本重点学科建设中,我们始终把学术队伍建设作为最关键的内容,始终清醒地认识到,重点学科能不能持续发展,能不能保持优势,有不有创新能力强,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是最关键的。
1、学术带头人情况
96年以前,本学科点有教授2人(其中院士1人,有一位教授在97年已调走),一个研究方向(鱼类及水生经济动物生殖生理)。目前,本学科点已有教授5人,除原有的一个研究方向外,新增加了生殖细胞发生及性别控制和脊椎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遗传控制两个稳定的研究方向,5位教授的年龄结构为71岁1人(院士),51岁1人,40岁左右3人。知识结构方面,既有3个学术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又有强于应用、开发研究的带头人。在学术影响方面,有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4人(另1人今年已申报),教育部高校骨干青年教师2人。因此,本学科点已形成了以刘筠院士为学术总指导,以40岁左右中青年教授为主体,年富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在全国很有竞争力,知识结构合理的学术带头人队伍。
2、梯队建设
为进一步培养后备力量和拓展专业领域,本学科点已支持了3位年轻教师有针对性地外出攻读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博士学位,其中两位已顺利取得博士学位并已回研究室工作,还一位正在学习之中。另从中科院等单位引进了3位博士,已基本形成了以30岁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主体的第二学术梯队,并正在继续物色学有所长、知识结构符合学科点发展需要的博士毕业生,以进一步加强这一队伍。
3、国外兼职教授
为加强与国外学术交流,引进了国外高学历人才和技术,本学科点经过学校同意,聘请了在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从事发育的分子生物学前沿研究工作的邱猛生、李万程、候陵等三位博士为本学科点兼职教授,并已开始实质性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