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本学科形成的历史,现状,主要研究方向的特色及发展前景;目前在国内同类学科中所具有的优势与不足,与世界一流学科的主要差距以及今后5年建设的主要目标,思路和预期成效。
本学科点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生理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生理学家侯宗濂教授从50年代初就任西安医学院院长兼生理教研室主任。他教学与科研并重,加强学科建设,吸纳和培养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支可观的学科梯队,确定了以神经科学为主的研究方向。1963年开始招收生理学研究生:1965年国家科委批准成立“西安医学院生理研究室”;1972年被确定为全国“针麻-穴位与针感”专题研究的牵头单位;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2项,个人奖1项。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长期以来,本学科在国内逐渐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地位。
考研网-考研门户站!" src="/Article/UploadFiles/201006/20100628000305751.gif" width="88" border="0" />
目前,本学科点有博士导师10名,教授14名,副教授16名,博士学位获得者18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至今招收博士生17届,培养博士生65名。自1996年以来进行国家科研课题15项,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29篇被SCI收录),出版专著及教材23部;获国家奖励1项,省部级奖6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项、横向课题2项。现有用于科研及学科建设的经费共747.7万元。目前生理学科共有研究用实验室22个,面积845平方米。研究设备资产约920万元,大型仪器设备100余台件,其中包括普通膜片钳实验室,脑片膜片钳实验室,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室等。
教学方面,本学科承担院内各专业、各层次的教学任务;已承担6届留学生教学任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国家教委授予的全国高校实验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96年以来,出版教材11部,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
本学科的三个研究方向均以其显著特色和研究水平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1.感觉生理这主要探讨味觉、痛觉、听觉的形成机制及感觉调制等。其中味觉研究的重点是探讨味觉与摄食相互作用的中枢机制及其与肥胖症等摄食异常疾病发病机制的内在联系;痛觉调制的研究已发现并证实了中枢内的负么馈调节环路;听觉研究重点探讨耳蜗毛细胞受损后的再生过和并确定促进再生的药物及其分子机制。2.神经生理学主要探讨学习记忆的神经机制、失重性肌萎缩的发生机制及循经感传的分子机制等。其中学习记忆的研究以LTP为指标在整体动物和脑片标本上将功能、学习行为与物质结构变化相结合;失重性肌萎缩机制的研究从失重、模拟条件下的肌梭变化探讨肌萎缩发生的始动因素及其机制,形成国际上的新视点;循经感传的研究正在从信息的角度阐明经络活动机理。3.心脏与血管生理学主要探讨心脏与血管的活动规律与调控机制。从钙信号、离子通道及胞内信号转导的水平上探讨心肌兴奋收缩耦联机制;在器官水平和细胞水平探讨心脏神经支配的调控机制;在血管研究中探讨脑血管变化的诱发机制等。
与世界一流学科相比,本学科感觉生理方向中的痛觉调制及心脏与血管生理方向中的肌细胞功能调控的研究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足之处主要是缺少大师级学术带头人;尚未主持国家级重大、重点研究项目。此外,由于研究的深化,目前对实验设备及技术方法的要求与现实条件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快捷高效的科研服务体系尚不完备。
在今后5年中,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思路和预期成果是,通过重点加强人才梯队和实验室建设,使三个研究方向的各项研究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依托本学科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争取国家级重点课题;获得数项国家级研究成果;带动院内一批学科上水平;使本学科成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