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底我校向教育部建议在全国设立系统工程专业,培养“用系统思想和系统科学的原理、以现代工程技术的手段和方法解决国民经济、工业、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复杂系统的管理和控制问题”的高层次人材。1978年我校正式建立系统工程专业,1982年6月被定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被确立为重点学科。1987年获得世界银行贷款120万美元,与我校机械制造专业重点学科共建“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96年作为西安交通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负责建设“工业系统工程实验室”,获投资530万;2000年又获教育部“振兴教育行动计划”经费387万元,支持新兴方向的研究工作。
系统工程专业成立20多年来,已培养硕士231名,博士102名。1994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已有3名博士后出站,现有博士生导师8名,在编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12名,学术梯队年龄结构合理,有一们年轻教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长江特聘教授岗位,现有一位特聘教授应聘在岗。并聘请了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我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何毓敏教授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李济生科学院士为我所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本学科同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自1999年至2004年,每年派遣一位年轻教师到哈佛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和进修。
历年来,本学科承担和完成科研课题80余项,经费达到3000多万元,发表论文1300多篇,出版著作20余部,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7项,获国家专利1项,举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和主办或协办全国性学术会议7次。长期为陕西省自动化学会挂靠单位和出任理事长的单位,所内学术气氛浓厚,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出国讲学和参加国际会议80多人次(其中大会报告6人次),邀请国外学者讲学30余人次。
在科研设备方面,本学科拥有复杂系统、网络系统和制造系统计算、优化、调度和仿真,以及部分进行实际系统实验和研究的条件。
根据信息科技的发展、国际系统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本学科的特点。已形成了以下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1.网络化系统工程(网络化系统的经济性、安全性以及网络化系统调度与控制)2.复杂系统理论与应用(大系统理论与应用、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运行状态监测与诊断,多源信息融合等)3.先进制造系统工程(DEDS建模、调度、控制与仿真、制造业信息化,工业机器人控制)4.先进信息系统工程(基于web的先进信息系统,工作流模型,基于构件的系统开发,集群并行计算与优化,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等);在国内同类学科中我们的优势在于:1)始终将系统工程学科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运用现代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解决复杂工业、工程、技术和经济等系统问题;2)针对信息学科的发展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研究方向,更新教学内容,始终瞄准国际前沿;3)同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密切的实质性合作关系;4)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实验与研究环境。
目前的不足在于地处西北,待遇偏低,稳定队伍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目前的挑战和机遇,将网络化系统,先进信息系统、先进制造系统以及复杂非线性系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并注意同计算机和通信学科的交叉互补,以及结合西部大开发,开展研究工作和研究生培养,特别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利用我们国际合作方面的优势,留住和吸引人才。具体目标是再吸引或培养一名长江特聘教授,培养或引进一名院士,争取获得一项国际奖和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奖或国家科技进步奖,发展高水平国际期刊文章20篇以上,争取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2篇,将科研成果积极推向国内和国外,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