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为中国人民大学全国重点学科点。
学院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于2005年5月28日正式宣布成立。学校聘请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担任国学院院长。2005年10月16日,隆重举行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揭牌暨开学典礼”仪式。许嘉璐副委员长等领导亲临典礼并做了重要讲话。何兹全、任继愈等国学大师和若干位学界泰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国学院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大学决心以此为契机,为振兴国学做出贡献。
国学院学术力量雄厚。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史学院、哲学院选调部分骨干教师,并从海内外聘请著名专家学者共同组建了基本学术团队。中国人民大学对国学院实行教师双聘制,文史哲的相关专业教师同时受聘于国学院,构成了国学院强大的师资阵容。此外聘请校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专家委员会委员、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形成了对国学院强力学术支撑。
导师组情况
二○○六年国学院新增博士生导师六位,组成了由院长冯其庸教授为组长的导师组,成员有庞朴先生、傅璇琮先生、韩兆琦先生、谢桂华先生、王炳华先生。该导师组涵盖了中国哲学、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等4个学科专业,包括儒家哲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先秦两汉文学、 唐宋文学、古籍整理、简帛研究、西域古代历史等方向。导师们将利用国学院的综合优势,发挥各自的学术专长,致力于培养国学高级人才。
培养目标
国学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研读中国典籍,了解中国学术,加深国学修养,培养研究能力,造就新一代国学研究与实践人才。国学院将秉承中国古代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拓学术视野,树立人文关怀精神。要求学生勤奋学习,严谨治学,掌握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
研究方向 西域古代历史
导师介绍
王炳华 从事新疆考古 40 多年,曾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对古代西域文明有较深研究,为 20 世纪后期新疆考古学界主要学术代表。任中国唐史研究会、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会、中国中亚文化研究会理事。两次被评为新疆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
40 多年的考古工作中,足迹及于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阿勒泰山麓、伊犁河谷及天山内外。共主持、直接参预的重要考古工地达 20 多处,如吐鲁番阿斯塔那、交河沟西、伊犁河流域乌孙墓、阿勒泰克尔木齐石人石棺墓、盐湖元代墓葬、天山阿拉沟、哈密五堡、罗布淖尔楼兰古城、古墓沟墓地、尼雅精绝故址调查发掘、康家石门子调查等,开拓了新的考古研究空间。在 40 多年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新疆青铜时代、楼兰早期文明、生殖崇拜、古代新疆居民及其文化、塔克拉玛干沙漠城镇废弃的内在制因等,深为学界关注。主持了与日本早稻田大学、佛教大学,法国科研中心等有关丝绸之路调查,交河沟西发掘,尼雅考古调查发掘,克里雅调查合作项目。
对塞人、乌孙、车师、精绝、楼兰考古文化有较深入研究。对汉―唐丝路古道进行过全面深入的勘查。先后多次应邀访问美、法、日、韩及印度、奥地利、瑞典、阿富汗、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及香港、台湾等地,进行学术交流。
主要著作有:《新疆出土文物》、《乌孙研究》、《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新疆历史文物》 、《罗布泊 ― 一个正在解开的迷》、《沧桑楼兰》 、《精绝春秋》等。
主要论文有:《新疆阿拉沟发现春秋至汉代少数民族墓葬群》、《建国以来新疆考古的主要收获》、《公元前七 ― 二世纪的新疆地区》 、《吐鲁番考古收获》、《新疆农业考古概述》 、《孔雀河古墓沟发掘及其初步研究》、《巴里坤县兰州湾子三千年前石构建筑遗址》、《“丝路”艺术断想》、《新疆东部发现的几批铜器》、《乌孙王难兜靡死于大月氏考》、《近年新疆考古中所见唐代古迹》、《阿尔泰山中的彩绘岩画》等。
参考书目:
1、《古代汉语》1-4册 王力著 中华书局1998校订重排本
2、《中国历史文选》 1-2册 张大可 陕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3、《中国历史文选》 张衍田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
4、《中国历史文选》刘乃和、汝企和 上、中、下 北京图书馆出版1999年
5、《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三版
6、《中国古代简史》 张帆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7、《中国近代史》李侃等著 中华书局第四次修订本
8、《中国现代史》王桧林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中国历史》 张岂之主编 1-4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