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2021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广州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现有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天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硕士点,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物理电子学和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育方向)等4个二级学科学术
型硕士点(领域),专业型硕士有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以及学科教学(物理)教育硕士招生方向。
有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
程分别是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专任教师69人,含正高17人,副高21人。专任教师中获得博士
学位比例80%。学院有中科院双聘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
得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
级人选5人,珠江学者2人,云岭学者1人,香江学者1人,洪堡学者1人。
学院在基础理论及应用领域的研究均取得突出成绩。现有省级优势重点学科1个(天文学)、省
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凝聚态物理)、广州市重点扶持学科2个(凝聚态物理和天体物理)、省级科
研平台1个(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与背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天文观测
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市重点实验室
1个(固体物理与材料研究实验室)。天体物理团队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先进团队。目
前有多个实验研究平台:超快(飞秒)光学实验平台、固体物理与材料实验平台、光纤通信及传感
实验平台、物联网实验平台。我院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在平方公里阵SKA项目中
承担具体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工作,还参与国家空间站望远镜数据处理和科学研究。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
级重点重大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市厅级科研项目4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
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省科技奖二等奖等市厅级以上奖励13项,获发明专利20余项。近十
年我院发表近600篇ESI论文。
我院天文学科的建设起步于1994年广州师范学院的天体物理研究所,2000年更名为广州大学
天体物理中心。现有教师和实验人员21人,师资力量雄厚,有中科院双聘院士2人、国家杰青1人、
外专千人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珠江学者2人、云岭学者1人,千百十工程省级培
养对象2人。2020年成立天文系。科研成果突出,学术交流广泛。近年来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办学,
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已成功运行多年,2018年加入了“中国SKA人才培养专项”
之SKA海外联合博士生、博士后奖学金计划。与国家天文台共建国家天文台——广州大学联合天文
研究中心,共同运行1.26米红外光学望远镜;是国家科技基础设施——LHAASO合作组核心成员单
位。
天文学科带头人樊军辉教授是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
得者、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7,2019-2022)、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
人才、珠江学者、羊城学者首席科学家。现任广州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兼任广东天文学会理事
长、广东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发表180余篇SCI论文,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等十
余项国家级基金项目研究、参加国家攀登、973、863等项目。获得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
奖、省科技二等奖、丁颖科技奖等多项奖励。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
优秀党员、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广州市第八届杰出青年、广州市模范
教师、广州市教学名师和广州市专家等称号。
招生单位名称: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联系人:肖老师联系电话:020-39366875
全部考生均通过“申请审核制”或硕博连读方式进行选拔,报考条
件、手续、英语要求、奖助学金等详见研究生处网站“广州大学2021年
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专业目录及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考核科目博士生导师
活动星系核与致密天体物理樊军辉、王洪光
1001初选审核
0704天文学2001专业测试
星际介质及恒星形成与演化张江水、陈曦
3001学术报告
天文技术与方法王锋
博士生导师简介
樊军辉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教学指导
委员会委员(2013-2017、2019-2022),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羊城学
者首席科学家。现任广州大学天文系主任、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发表180余篇SCI论文。并为国际
一流天体物理学术刊物美国NatureAstronmy、ApJ、AJ、欧洲A&A、英国MNRAS等刊物审稿。先
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级基金项目研究、参加国家攀登、973、863等项
目。获得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省科技二等奖、丁颖科技奖等多项奖励。先后获得全
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优秀党员、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
师、广州市第八届杰出青年、广州市模范教师、广州市教学名师和广州市专家等称号。
王洪光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五批省级培养对象,现任广州大学物
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脉冲星物理的研究,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1
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出版专著和教材各1部。在脉冲星射
电辐射束理论与观测研究、模式变换观测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兼任中国天文学
会科普委员会委员、广东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人,ApJ,AA等杂志审稿
人。作为主要参加人,2010年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励三等奖。
张江水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中国FAST望远镜(中
国“天眼”)杰出学者,广州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天文观测研究,涉及星际介质、恒星形成、活
动星系核等领域。2004年7月到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