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校址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岛南端,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整洁优美的校园堪称全国一流。目前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和众多侨乡中惟一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跨世纪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之一。建校之初,陈嘉庚先生亲自定立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8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部分已成为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部分已成为各领域的杰出人物,绝大多数成为我国各条战线的骨干,其中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50多人。
1952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厦门大学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1962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2001年7月,厦门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厦门大学拥有经济学院、法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海洋与环境学院、管理学院、医学院、人文学院、外文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教育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相当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其中包括33个系、53个本科专业;学校有7个学科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59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108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学校现有教职工3200多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300余人。现有中科院院士7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博士生导师18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3人。中青年教师中有9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人被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2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在学校的化学等7个学科设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福建省在学校的会计等4个学科设立"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厦门大学现有在校学生达16000多人,其中本专科生12300余人,硕士生2880人,博士生676人,外国留学生335人,港、澳、台学生128人。另有海外函授生6000多人,成人教育学生6000多人,网络教育学生500多人。厦门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实力雄厚,具有传统优势与特色。改革开放以来,各学科紧紧围绕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充分发挥了学校作为"人才库"、"智力源"的作用。"九五"期间,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76项,已建立了4个教育部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根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统计,1998年厦门大学发表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六;1999年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6项,列全国高校第三名。厦大的台湾研究、南洋研究、海洋研究、特区研究等也颇具特色,堪称独树一帜。
法学院是厦门大学的主要学院之一。1926年6月厦门大学设立法科,下设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三系。1930年2月学校改科为院,法科改为法学院。1934年6月法学院与商学院合并为法商学院。1937年底法商学院中的法科停办。1940年秋原福建大学法学院划归厦大,与厦大商学院的经济系合并,组成厦门大学法学院。1950年9月文学院、法学院合并称文法学院。1952年学校撤销学院建制。直到1984年12月厦门大学与福建省联合办学成立政法学院。1998年9月政法学院更名为法学院。至1999年4月厦门大学法学院成为具有管理实体性质的学院。学院下设法律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厦门大学法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汇集了一批中青年优秀教师,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后劲充足的学术队伍。法学院大楼占地10, 000多平方米,基建面积约8300平方米,拥有办公楼、教学楼、模拟法庭和信息资源网络室、电教室、刑侦实验室;学校还专设厦门大学图书馆法学分馆。现任院长为廖益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