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经销商王小东这两天心里特别窝火,以往合作都不错的某超市突然要求,进店销售必须先交6万元进店费!面对突如其来的“狮子大张口”,王小东无奈地说,你不交钱有人交,后面排队的一大堆。反复考虑了3天后,王小东还是交了钱,毕竟月饼是时令产品,在这个节骨眼上负气不进店,这么大的损失谁也承担不起。
门槛一各项费用越来越多
自助式购物方式、一站式选购环境、丰富的家用物品、相对便宜的价格……大型超市自从登陆陕西那天起,就吸引了众多老百姓。趋之若鹜的消费者和巨大的销售额使广大经销商争着要挤进大超市。尽管超市内商品琳琅满目,可并非所有质量过关、价格适中的产品都能摆上货架。文女士是一家中等规模的某饮料公司销售经理,几年前,她和一家大型超市合作时,对方几乎什么费用都没收,只谈了零售价和折扣。可是合作不到半年,事情就发生了变化,收据单上突然冒出了一大堆名目繁多的费用,让人如陷“无底洞”。文女士为记者介绍了今年年初给超市交的各种费用:
进店费:30000元;节庆费:500元/分店;条码费:每个品种300元;商场海报费:800元/分店(一次);店庆费:1000元/分店;新店赞助费:2500元/分店;折扣:销售额≥20万元,追加0.5%的折扣;销售额≥25万元,追加1%的折扣……
“做了几年,总销售额和各种费用最多就是个1比1,基本谈不上赢利。”文女士说,现在她决定不进超市了。
门槛二大企业和大超市“联姻”挤走小品牌
“大超市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把对手比下去,彼此都拼命压低价格,规模小的经销商利润越来越薄。”我省规模比较大的一个月饼生产商马先生说,月饼技术含量并不高,以往只要卫生检疫部门检验过关就可以上市,现在超市的“进店费”像壁垒一样立在供货商面前,中小企业只能望而却步。
大超市为了加强竞争力,会主动和规模大的企业洽谈,通过强强联手实现品牌“双赢”。按照惯例,超市和供货商之间合作获取的是批发价和零售价之间的差额及返点,后来逐渐加入中小企业认为高昂的建设费和进场费,这样,超市通过提高门槛将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市场份额不大、不具特色的产品挡在了超市门外,以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
西安市政府于今年6月,针对西安本地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举行了一次“2002年西安市地方饮品推介会”,经销啤酒、纯净水、乳制品、茶叶等的几十家企业与会代表大道苦水:做一个品牌不容易,可是进一个像样的正规大超市,动辄进店费就几万元,进不起呀!
门槛三还未结款先开税票
我省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我省出产的白酒在西安的占有率不到15%,碳酸饮料占有率也不到20%,很多中小企业正处于需要各方大力扶持的发展阶段,就算咬咬牙挤进了超市,其中的艰难也只有自己知道。
“每到税务部门来检查时,超市还没向我们进货,就先让我们开增值税发票。”文女士说,没办法,前几年就这样做了,现在就成了司空见惯的事了。
所谓增值税,通俗地讲就是对增值额征收的税,用总销售额乘以税率再减去进项,进项指的是超市用以购买商品的进价,双方合作成交后,由供货商为超市开增值税发票。当税务部门来检查时,在未购进商品的前提下,超市就先让供货商开来增值税发票,表明已结款,以降低应该承担的税收;另一方面,超市一般只给消费者打购物小票,除非消费者索要发票,这样做的目的不言而喻。
门槛四“圈钱”把戏让人不敢再铺货
大型超市进不起,中小企业只好将目标瞄向规模小一些的超市,可是有人竟利用经营户们的急切心理,做起了“圈钱”生意,令经营户们心有余悸。
去年,西安市北大街曾开了一个超市,做葡萄酒生意的容先生因为看中了那里的地理位置,就铺了几万元的货,可是经营不到一个半月,超市一夜之间就没影了,找过去已换了人,问起来,对方只说:“人家把店卖给我了。”以后再有新开张的超市邀请,栽过跟头的容先生只能全部回绝,“也许少了一份市场份额,但是也少了一份市场风险。”
国家经贸委日前宣布我国超市的死亡率只有1%,但这个1%已令中小企业的经营户们不敢再贸然铺货。
中小型企业在超市的尴尬境遇,不仅在西安存在,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日前,被一超市恶意拖欠货款的北京市400多家供货商组成联盟,正式开始维护供应商的合法权益。
“尽管名目繁多的收费让人头疼不已,但市场中总有经营规范的商场。”文女士说,与他们现在合作的某商场几乎什么费用都不收,只收进店押金,每月结款日期非常准时,商场的利润来源于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额,供货商获得大量销售额,薄利多销,这才是真正的“双赢”。文女士坚信,随着更多超市的进入,市场总有规范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