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备考基本方法(六)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专业学位 >> MBA >> 正文 逻辑备考基本方法(六)

考研试卷库
逻辑备考基本方法(六)

六、高效快速解题法   虽然MBA逻辑考试并不是考专门的逻辑知识,题目所直接用到的逻辑知识其实很有限,也很简单;但是也应该看到,MBA逻辑考题本身并不简单。其主要原因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MBA逻辑考试涉及的面很广,试题内容几乎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和一般性常识在内的一切领域。二是,题目的量很大,要求考生能够快速阅读,并善于撇开不相 干信息,提取和把握关键信息,从而迅速找出答案。   可以说,只要不受时间限制,未学过任何逻辑学的多数考生初次做MBA逻辑题也都可以答对大部分考题,但这是远远不够的,由于考试时间有限,要取得逻辑高分,就一定既要答得对还要答得快。而要做到这点,一个基本方法就是:边读题边用箭头、符号、图表来简化推理关系,明确逻辑主线,从而迅速找到解题突破口。下面提供七种逻辑解题方法,供考生参考。   (一)划线法   考生要善于抓住关键性信息。由于逻辑考题的阅读量较大,时间有限,所以不可能慢慢地阅读,而要在快速阅读中抓住关键信息,那么,什么样的信息是关键性信息?一句话,与题干中问题相关的信息就是关键性的,否则就是冗余的起干扰作用的信息。加快阅读的考试技巧是阅读时圈阅题眼。所谓“题眼”,就是关键的字词、语句。边阅读边给题眼做明显的标记,将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具体做发法是,边读题边在题目上划出重点或将待处理的元素、条件都在读题过程中记在草稿纸上。   -可供收养的孩子数量比起想要收养的孩子数量要少得多。目前有200万对夫妇在排队等待收养孩子,但在1982年(我们最后所能查到的统计资料)只有大约5万个孩子被收养。   以下哪项陈述如果为真,则最能支持上述推论?   A.想要收养孩子的夫妇的数目有相当程度的增长。   B.寻求收养孩子的人们往往要通过中介机构进行长期的访问和调查。   C.今年被领养孩子的数量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多。   D.在一年中被收养孩子的数量基本上与同期可供被收养的孩子数量相等。   E.那些寻求收养孩子的人一般来讲能够成为好父母。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D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涉及三个数量:想收养的孩子的数量、可供收养的孩子的数量、被收养的孩子的数量。在边读题的过程中边在题上划出来,以利于推理。   所谓支持,就是把待选的选项放入题干中,使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增大的选项就是正确选项。题干的结论是可供收养的孩子的数量远小于想收养的家庭的数量,论据是被收养的孩子的数量=5万,想收养的孩子的数量=200万。由D项,被收养的孩子的数量=可供收养的孩子的数量,这样加上题干论据,就可以使“可供收养的孩子数量比起想要收养的孩子数量要少得多”这个推论成立。   (二)排除法   通常,逻辑题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难以排除,其他三个选项可能根本与问题目的无关,所以排除法是提高解题速度的关键。其实,逻辑出题人在编写选项时也往往非常困难,既要保证一个选项正确,又要使其他选项具有迷惑性,所以许多逻辑题的四个错误选项的出法往往是荒谬的,考生必须从大量训练中体会正确选项的模式,找出错误选项的特征。   在实际解题时,在排除法不复杂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排除法(排除法是让人感到最放心的方法),首先上来就先划掉绝对不可能的选项。   -关于确定商务谈判代表的人选,甲、乙、丙三位公司老总的意见分别是:   甲:如果不选派李经理,那么不选派王经理。   乙:如果不选派王经理,那么选派李经理。   丙:要么选派李经理,要么选派王经理。   以下诸项中,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人意见的方案是?   A.选李经理,不选王经理。   B.选王经理,不选李经理。   C.两人都选派。   D.两人都不选派。   E.不存在这样的方案。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A。   用排除法解。选项A,没问题,都满足。选项B,与甲矛盾。选项C,与丙矛盾。选项D,与乙、丙都矛盾。   -某届“百花奖“评选结束了。甲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黄河颂》获得最佳故事片奖,乙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孙悟空》获得最佳美术奖,丙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白娘子》获得最佳戏曲片奖。   授奖大会以后,甲厂的导演说:“真是有趣得很,我们三个人的姓分别是三部片名的第一个字,再说,我们每个人的姓同自己所拍片子片名的第一个字又不一样。“这时候,另一个姓孙的导演笑起来说:“真是这样的!”   基于以上题干,可推出这三部片子的导演各姓什么?   A甲厂导演姓孙,乙厂导演姓白,丙厂导演姓黄。   B甲厂导演姓白,乙厂导演姓黄,丙厂导演姓孙。   C甲厂导演姓孙,乙厂导演姓黄,丙厂导演姓白。   D甲厂导演姓白,乙厂导演姓孙,丙厂导演姓黄。   E甲厂导演姓黄,乙厂导演姓白,丙厂导演姓孙。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用排除法解。因为甲厂的导演说完后另一个姓孙的导演又说,说明甲厂导演不姓孙,排除A;丙厂摄的是《白娘子》,因此丙厂导演不姓白,排除C;同样可排除D、E;最后剩下B即为正确答案。   -上河市的报纸销售量多于天河市。因此,上河市的居民比天河市的居民更多地知道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下列选项中除了哪个选项都能削弱上述论断:   A.上河市的居民比天河市多。   B.天河市的绝大多数居民在上河市工作并在那里买报纸。   C.上河市居民的人均看报时间比天河市居民的人均看报时间少。   D.一种上河市报纸报道的内容局限于上河市内的新闻。   E.上河市报亭的平均报纸售价低于天河市的平均报纸售价。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E   本题问的是“除了”,因此,可用排除法排除掉能够削弱的选项。   A能削弱,因此不是正确答案,理由如下:上河市报纸销量虽多,但由于人口也多,可能人均报纸拥有量比天河市低,这样,上河市的居民反而不如天河市的居民更多地知道世界大事。同样,B、C、D项也都能削弱题干论断。因此,A、B、C、D项可排除掉。   选项E所说“上河市报亭的平均报纸售价低于天河市的平均报纸售价”能说明“上河市的报纸销售量多于天河市”,但不能削弱“上河市的居民比天河市的居民更多地知道世界上发生的大事”这个论断。   (三)列表法   对一些综合型和匹配型题,边读题,边把已知条件列在表上,并在表上进一步进行推理,可以较快地找到正确答案,有利于解题。   -李浩、王鸣和张翔是同班同学,住在同一宿舍。其中,一个是湖南人,一是个重庆人,一个是辽宁人。李浩和重庆人不同岁,张翔的年龄比辽宁人小,重庆人比王鸣年龄大。   根据题干所述,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李浩是湖南人,王鸣是重庆人,张翔是辽宁人。   B.李浩是重庆人,王鸣是湖南人,张翔是辽宁人。   C.李浩是重庆人,王鸣是辽宁人,张翔是湖南人。   D.李浩是辽宁人,王鸣是湖南人,张翔是重庆人。   E.李浩是辽宁人,王鸣是重庆人,张翔是湖南人。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D。   这类题目只要细心不忙乱,应当是轻易拿分的。根据题干可推出:   李浩不是重庆人,王鸣不是重庆人。因此,张翔是重庆人。   再进一步根据题干列出下表,即得出答案   (李浩) > 张翔> (王鸣)   辽宁重庆湖南   -根据上题题干所述,以下哪项是关于他们三人的年龄次序(由大到小)的正确表述?   A.李浩、王鸣、张翔。   B.李浩、张翔、王鸣。   C.王鸣、李浩、张翔。   D.张翔、李浩、王鸣。   E.张翔、王鸣、李浩。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由上题的列表分析已得出正确答案。   -曙光机械厂、华业机械厂、祥瑞机械厂都在新宁市辖区。它们既是同一工业局下属的兄弟厂,在市场上也是竞争对手。在市场需求的五种机械产品中,曙光机械厂擅长生产产品1、产品2和产品4,华业机械厂擅长生产产品2、产品3和产品5,祥瑞机械厂擅长生产产品3和产品5。如果两个厂生产同样的产品,一方面是规模不经济,另一方面是会产生恶性内部竞争。如果一个厂生产三种产品,在人力和设备上也有问题。为了发挥好地区经济合作的优势,工业局召集三个厂的领导对各自的生产产品作了协调,作出了满意的决策。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这几个厂的产品选择方案?   A.曙光机械厂生产产品1和产品5,华业机械厂只生产产品2。   B.曙光机械厂生产产品1和产品2,华业机械厂生产产品3和产品5。   C.华业机械厂生产产品2和产品3,祥瑞机械厂只生产产品4。   D.华业机械厂生产产品2和产品5,祥瑞机械厂生产产品3和产品4。   E.祥瑞机械厂生产产品3和产品5,华业机械厂只生产产品2。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E。   曙光擅长产品1、2、4;华业擅长2、3、5;祥瑞擅长3、5。由于1、4只有曙光擅长,故应安排曙光生产;又因为一个厂生产三种产品有问题,故产品2曙光不应生产,则只能有华业生产。这样用排除法可排除选项A、B、C、D,只有E符合。列表如下:   -某医学院学生小赵、小钱、小孙和小李在附属医院实习的第一天,分别给四位病人作出如下诊断:   病人甲:小赵诊断为疟疾,小钱诊断为流感。   病人乙:小钱诊断为胃炎,小孙诊断为胃溃疡。   病人丙:小孙诊断为痢疾,小李诊断为肠炎。   病人丁:小李诊断为肺结核,小赵诊断为支气管炎。   他们诊断之后,主治医师作了复诊,说:“每位病人都有一种诊断是正确的。四位实习生中,有一位诊断全对,一位诊断全错,小孙不是全对的。”   这时候化验结果出来了,病人甲血液中发现了疟原虫,病人丙的大便中发现痢疾杆菌。   请问诊断全对的实习生是:   A、小赵B、小钱C、小孙D、小李   E、无法判断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A。   列个表,题目即可迎刃而解。解题步骤如下:   ①首先有题干知,病人甲血液中发现了疟原虫,病人丙的大便中发现痢疾杆菌,   ②因为小孙诊断不全对,则乙没患胃溃疡   ③因为每位病人都有一种诊断是正确的,   既然甲患了疟疾,则甲没患流感;   既然乙没患胃溃疡,则乙患了胃炎;   既然丙患了痢疾,则丙没患肠炎;   ④因为四位实习生中,有一位诊断全对,一位诊断全错;   而小钱、小孙的诊断都不全对也不全错,小赵已有一种诊断正确,小李已有一种诊断错误;因此,只能是小赵诊断全对,小李诊断全错。   (四)画图法   对一些集合型题,有时需要划个示意图,有助于完成推理。   -所有爱斯基摩土著人都是穿黑衣服的;所有的北婆罗洲土著人都是穿白衣服的;没有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人;H是穿白衣服的。基于以上事实,下列哪个判断必为真?   A.H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B.H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C.H不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D.H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E.H既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也不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因为“穿黑衣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的必要条件,H(穿白衣服)不具备此必要条件,所以H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选项A不妥,因为除了题干所讲的两种人以外,还可能有其他的人,H可能是其他种族的人中的穿白衣服的。C、D明显不符合要求。选E也不对,因为H穿白衣服,可能就是北婆罗洲土著人(虽然不能肯定“是”,但也不能断言“不是”)。   具体划一个下图比较形象直观,有利于解题。   -以下是某市体委对该市业余体育运动爱好者一项调查中的若干结论:所有的桥牌爱好者都爱好围棋;有围棋爱好者爱好武术;所有的武术爱好者都不爱好健身操;有桥牌爱好者同时爱好健身操。如果上述结论都是真实的,则以下哪项不可能为真?   A.所有的围棋爱好者也都爱好桥牌。   B.有的桥牌爱好者爱好武术。   C.健身操爱好者都爱好围棋。   D.有桥牌爱好者不爱好健身操。   E.围棋爱好者都爱好健身操。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E。   由条件,有围棋爱好者爱好武术,又所有的武术爱好者都不爱好健身操,因此,有围棋爱好者不爱好健身操。所以,E项的断定不可能为真。其余各项都可能真。   -如果在上题题干中再增加一个结论:每个围棋爱好者爱好武术或者健身操,则以下哪个人的业余体育爱好的题干断定的条件矛盾?   A.一个桥牌爱好者,既不爱好武术,也不爱好健身操。   B.一个健身操爱好者,既不爱好围棋,也不爱好桥牌。   C.一个武术爱好者,爱好围棋,但不爱好桥牌。   D.一个武术爱好者,既不爱好围棋,也不爱好桥牌。   E.一个围棋爱好者,爱好武术,但不爱好桥牌。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A。   由条件,所有的桥牌爱好者都爱好围棋,又每个围棋爱好者爱好武术或者健身操,所以每个桥牌爱好者爱好武术或者健身操,即不存在桥牌爱好者,既不爱好武术,也不爱好健身操。因此,A项和题干断定的条件矛盾。   健身操武术   (五)假设反证法(归谬法)   当正确选项难于确定,错误选项又难以排除时,就应该运用假设反证法,特别是对一些综合推断型、真话假话型考题,用假设反证法非常有效。具体的做法是,先假设某一备选项成立,然后代入题干,如果出现矛盾,说明该选项不成立,要排除掉;如果只剩一项不能导致矛盾,该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三位股评专家正在对三家上市公司明天的股价走势进行预测。甲说:“公司一的股价会有一些上升,但不能期望过高。”乙说:“公司二的股价可能下跌,除非公司一的股价上升超过5%。”丙说:“如果公司二的股价上升,公司三的股价也会上升。”三位股评专家果然厉害,一天后的事实表明他们的预言都对,而且公司三的股价跌了。以下哪项叙述最可能是那一天股价变动的情况?   A.公司一股价上升了9%,公司二股价上升了4%。   B.公司一股价上升了7%,公司二股价下跌了3%。   C.公司一股价上升了4%,公司二股价持平。   D.公司一股价上升了5%,公司二股价上升了2%。   E.公司一股价上升了2%,公司二股价有所上升。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若C中叙述为真,甲的预言正确,因为公司一股价上升了4%,不算太高(与题干中说的5%比较)。乙说:“公司二的股价可能下跌,除非公司一的股价上升超过5%,其意思是“若公司一的股价上升超过5%,公司二的股价不会下跌”。现在公司一只上升了4%,所以公司二的股价有下跌的可能。但是,“可能”的意思不是“肯定”、“必然”,其结果“公司二股价持平”是与乙的预计不矛盾的。选A、D、E都不对。可以用反证法。若A、D或E对,则公司二股价上升了;考虑到丙说的话也对,可以得出公司三的股价也应该上升。这与题干中的假设矛盾。选B不对,因为它与同丙说的矛盾。   -甲(男)、乙(男)、丙(女)、丁(女)、戊(女)五个人有亲戚关系,其中凡有一个以上兄弟姐妹并且有一个以上儿女的人总说真话;凡只有一个以上兄弟姐妹或只有一个以上儿女的人,所说的话真假交替;凡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儿女的人总说假话。他们各说了以下的话:   甲:丙是我的妻子,乙是我的儿子,戊是我的姑姑。   乙:丁是我的姐妹,戊是我的母亲,戊是甲的姐妹。   丙:我没有兄弟姐妹,甲是我的儿子,甲有一个儿子。   丁:我没有儿女,丙是我的姐妹,甲是我的兄弟。   戊:甲是我的侄子,丁是我的侄女,丙是我的女儿。根据题干给定的条件,能够推出下面哪一个选项是真的?   A.甲说的话都是真话,丙是他的妻子。   B.乙说的话真假交替,他的母亲是戊。   C.丙说的话真假交替,她是甲的母亲。   D.丁说的话都是假话,她是甲的姐妹。   E.戊说的话都是真话,丙是她的姐妹。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A   此题用假设反证法,我们注意到每人都说了三句话,而且只有丙和丁说的第一句话含否定的,因此,尝试从丙和丁说的第一句话入手。   对任何一句话来说只有两种情况,即要么真,要么假。第一种情况:假设丙说的第一句话“我没有兄弟姐妹”为真,即丙确实没有兄弟姐妹,她不可能都说真话(因为总说真话的人必须有一个以上兄弟姐妹并且有一个以上儿女),因此,丙说的三句话只能是真假交替,既第二句话必为假,第三句话必为真。第二种情况:假设丙说的第一句话为假,则说明她有兄弟姐妹,既然丙说的话里面有了一句假话并且她有兄弟姐妹,因此她说的话只能是真假交替,则第二句话为真,也就是说她有儿子,这样,丙就有一个以上兄弟姐妹并且有一个以上儿女的人,因此她说的话应该都为真,因此与“假设丙说的第一句话为假”矛盾,所以第二种情况不可能。从中得出,丙说的话只能是第一种情况,即“真假真”,有丙说的第三句话为真,可知甲必有一个儿子。   用同样的方法,可知丁说的三句话和丙一样,也只能是“真假真”,由此得出“甲是丁的兄弟”,也就是说甲有丁这个姐妹,加上甲有一个儿子。所以,甲肯定是总说真话。因此得出A为正确答案。   -某市的红光大厦工程建设任务进行招标。有四个建筑公司投标。为简便起见,称它们为公司甲、乙、丙、丁。在标底公布以前,各公司经理分别做出猜测。甲公司经理说:“我们公司最有可能中标,其他公司不可能。”乙公司经理说:“中标的公司一定出自乙和丙两个公司之中。”丙公司经理说:“中标的若不是甲公司就是我们公司。”丁公司经理说:“如果四个公司中必有一个中标,那就非我们莫属了!”   当标底公布后发现,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预测成真了。   以下哪项判断最可能为真?   A.甲公司经理猜对了,甲公司中标了。   B.乙公司经理猜对了,丙公司中标了。   C.甲公司和乙公司的经理都说错了。   D.乙公司和丁公司的经理都说错了。   E.甲公司和丁公司的经理都说错了。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本题在至少考了两次。这道题可综合运用排除、列表、假设反证等方法。注意题干问的是“以下哪项判断最可能为真”,最可能为真并不等于一定为真,可以用排除法做,只要推出其他选项与题干有矛盾,就要排除掉,剩下一项没矛盾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先读题干,我们可以列个表,对题干中几个公司的预言进行如下归纳:   对于选项C,由于甲公司和乙公司都说错了,可以得出丁中标了。由此可知,丙错了,只有丁说对了。因此,选项C的判断与题干叙述完全符合。或者说,由选项C推不出与题干矛盾的结论。   若选项A为真,甲说对了,而且甲中标了;由此可以推出丙也说对了,与题设矛盾。   若B为真,则乙和丙都猜对了,也不符合题干假设。   若D为真,则可以推出甲中标了,从而甲、丙都猜对了,与题干不符。   若选项E为真,则甲、丁为假,可以推出乙或丙公司中标了。那么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若乙公司中标,则乙真丙假,只有一人预测成真,无矛盾;另一种情况是,若丙中标,则乙、丙均真,有矛盾。因此,若假设选项E为真,可能推出与题干假设矛盾的结论。   (六)抽象思维法   由于MBA逻辑一般并不考核各个领域的具体知识,因此,在解答考题时,并不要求考生具备各个学科的背景知识,而是要求考生在理解题目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内容去考虑其中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时则要求考生具有撇开命题内容抽取形式结构的能力。   抽象思维是做逻辑的基本方法,逻辑推理是排斥形象思维的,如果在做题时想象段落所描述的形象,而不能迅速抽象出题干的逻辑推理关系,这是做逻辑之大忌。应该说快速阅读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是逻辑考试成功的两大关键能力。   对问题的抽象指的是把文字叙述转化为形式化的表达,也就是用一些符号、字母来表达事物间的联系,具体地说,逻辑试题内容涉及的自然或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并不影响解题,可以对题目的专有名词或有关命题用A或B等符号抽象出来即可,而不用去探究其内容的正确性,只要推理合乎逻辑就对。加快思考的考试技巧是用适当的符号或关键词去表示相应的命题、推理或论证,由于符号和关键词非常简短,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加快解题速度。   请认真体会下面这个例子:   -以下是一个西方经济学家陈述的观点:一个国家如果能有效率地运作经济,就一定能创造财富而变得富有;而这样的一个国家想保持政治稳定,它所创造的财富必须得到公正的分配;而财富的公正分配将结束经济风险;但是,风险的存在正是经济有效率运作的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从这个经济学家的上述观点,可以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A.一个国家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富有不可能并存。   B.一个国家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有效率运作不可能并存。   C.一个富有国家的经济运作一定是有效率的。   D.在一个经济运作无效率的国家中,财富一定得到了公正的分配。   E.一个政治上稳定的国家,一定同时充满了经济风险。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在做逻辑题时,关键是要用抽象思维,切忌用形象思维,比如对本题,如果你边读题边想象国家的效率、富有、稳定、公正、风险等形象,要再从中找出正确答案那是极其费劲的,正确的做法是边读题,边在草稿纸上抽象出推理关系,然后对这些推理关系进行分析即可迅速找到答案。   经过对题干的缩写,段落的观点可整理为:   (1)有效率→富有   (2)稳定→公正   (3)公正→无风险   (4)无风险→无效率   由(2)、(3)和(4)可推出:如果“稳定”,则“无效率”。这正是B项所断定的。   (七)求同与求异法   绝大部分逻辑试题都可从本质上看成是对题干段落逻辑主线的支持或削弱作用。这里提供的求同与求异法很有利于从待选选项中寻找支持与削弱的选项。   求同就是支持,即与原文的一致的选项就是支持项;求异就是削弱,即与原文的不一致的选项就是削弱项。求同、求异主要是辨认在答案满足和原文有关时是保持和原文一致还是不一致,这一点往往对于难题来讲,特别还仅仅剩下两个选项需要辨别的时候,非常有用。   例如:“因为这里有树,所以猴子有尾巴。”对这一论证的支持或驳斥不应考虑为什么树和猴子有关,而只考虑在答案中说有树或说猴子尾巴的情况下,找其相同或不同就可以了,如“相邻处没有树,猴子也有尾巴”,在满足说猴子有尾巴时说的是没有树,和上面论述不一致,因此可削弱;同理说“在邻近处没有树,猴子也就无尾巴”就有支持作用,你所需做的仅仅是寻找相同或不同点而已。   -美国黑人患高血压的比美国白人高两倍。把西方化的非洲黑人和非洲白人相比,情况也是如此。研究者假设,西方化的黑人之所以会患高血压,是两个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原因是西方食品含盐量高,另一个原因是黑人遗传基因中对于缺盐环境的适应机制。   以下哪项如果是真的,最能支持研究者的假设?   A.当代西方化非洲黑人塞内加尔人和冈比亚人后裔的血压通常不高,塞内加尔和冈比亚历史上一直不缺盐。   B.非洲某些地区的不同寻常的高盐摄入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严重问题。   C.考虑到保健,大多数非洲白人也注意控制盐的摄入量。   D.西非约鲁巴人的血压通常不高,约鲁巴人有史以来一直居住在远离海盐的内陆,并远离非洲撒哈拉盐矿。   E.缺盐和不缺盐对于人的新陈代谢过程没发现有什么实质的不同影响。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A。   因为从题干知,研究者的假设是:西方化黑人高血压的原因,一是内因,基因中对于缺盐的适应机制,二是外因,西方食品含盐高。   这个假设等价于其逆否命题,即:如果西方化黑人血压不高,则其基因中不存在对于缺盐的适应机制或西方食品含盐不高。   本题要求寻找一个支持这个假设的选项,也就是要寻找一个与其逆否命题相一致的选项。   A项所述两个事实:一是,塞、冈两国历史上不缺盐,说明塞、冈人基因中不存在缺盐的适应机制;二是,西方化的塞、冈人的后裔也血压不高。这两个事实与上述逆否命题相一致,因此,作为一个论据,A项符合研究者的假设,所以A项起到了支持作用。   因为所讲的加上而D项不妥,因为D项所述两个事实:一是,约鲁巴人历史上缺盐,说明约鲁巴人存在缺盐的适应机制;二是,约鲁巴人血压不高。这两个事实与上述逆否命题不一致,因此,D项对研究者的假设起到了削弱作用。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