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逻辑应用 逻辑应用类题型具有明显的形式逻辑学的特征,需要直接或间接用到一些逻辑知识。大纲中所述的“熟悉一些逻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本方法,有助于考生迅速准确地解题”对这类逻辑应用型考题最适用。 (一)对当关系 直言判断及模态命题的对当关系是最基本的一个逻辑知识点。这类试题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近几年在MBA逻辑考试中出现的次数有减少的趋势。解这类题型,关键是要从题干给出的内容出发,从中抽象出同属于对当关系的逻辑形式,根据对当关系来分析判断。 -通过调查得知,并非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 如果上述调查的结论是真实的,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B.多数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 C.并非有的个体商贩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D.并非有的个体商贩有偷税、逃税行为。 E.有的个体商贩确实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E。 题干的意思是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是假命题,而不是说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没有偷税、逃税行为。不能选A。题干的意思是有的个体商贩有偷税、逃税行为,多数还是少数并不知道,B不一定为真。C和D它们对两个真命题进行了否定。不能选C和D。只有E,肯定了有的个体商贩没有偷税、逃税行为,与题干相符,一定为真。 -不可能所有的错误都能避免。 以下哪项最接近上述断定的含义? A.所有的错误必然都不能避免。 B.所有的错误可能都不能避免。 C.有的错误可能不能避免。 D.有的错误必然能避免。 E.有的错误必然不能避免。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E。 不可能所有的错误都能避免。不意味着所有的错误都不能避免,只是强调一定会有反例存在,即有的错误必然不能避免。 (二)复合命题推理 逻辑的复合命题推理主要涉及对假言、联言和选言及负命题推理的综合运用。特别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区分与运用以及命题间的推理关系,是逻辑考试中一个必考也是常考的知识点。这里,再归纳一下这两个知识点,要求考生能够熟练理解与掌握。 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所谓充分条件就是仅有这条件就足以带来结果,无需考虑别的条件了。它是谁成立,谁一定也成立,比如A→B,如果A成立,那么一定有B,则A是B的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所谓必要条件就是没有这个条件,结论一定不对。比如B→A成立,那么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 2、命题间的推理关系 (1)若A→B为原命题,则:B→A为逆命题;非A→非B为否命题;非B→非A为逆否命题。原命题和逆否命题为等价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为等价命题。 (2)或命题和与命题 或命题:B1或B2表达为B1+B2 与命题:B1与B2表达为B1*B2 A→B1+B2的逆否命题为非B1*非B2→非A A→B1*B2的逆否命题为非B1+非B2→非A B1+B2→A的逆否命题为非A→非B1*非B2 B1*B2→A的逆否命题为非A→非B1+非B2 解这类题型要善于在读题中能迅速抽象出逻辑形式,同时要善于做关系的传递(比如:A→B,C→非B,可得出A→非C)。如果已知条件很多的问题时,要迅速找到答案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同时考虑已知条件和选项,在理解了已知条件的基础上迅速浏览选项,从两头推理,从而尽快找到答案。 -在微波炉清洁剂中加入漂白剂,就会释放出氯气;在浴盆清洁剂中加入漂白剂,也会释放出氯气;在排烟机清洁剂中加入漂白剂,没有释放出任何气体。现有一种未知类型的清洁剂,加入漂白剂后,没有释放出氯气。根据上述实验,以下哪项关于这种未知类型的清洁剂的断定一定为真? I.它是排烟机清洁剂。 II.它既不是微波炉清洁剂,也不是浴盆清洁剂。 III.它要么是排烟机清洁剂,要么是微波炉清洁剂或浴盆清洁剂。 A.仅I。 B.仅II。 C.仅III。 D.仅I和II。 E. I、II和III。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题干断定了四个条件; 在微波炉清洁剂中加入漂白剂,会释放出氯气; 在浴盆清洁剂中加入漂白剂,会释放出氯气; 在排烟机清洁剂中加入漂白剂,没有释放出任何气体; 一种未知类型的清洁剂,加入漂白剂后,没有释放出氯气。 由(1)和(4),可推出该清洁剂不是微波炉清洁剂; 由(2)和(4),可推出该清洁剂不是浴贫清洁剂。 因此,由题干可推出:该清洁剂既不是微波炉清洁剂,也不是浴盆清洁剂。这正是复选项Ⅱ所断定的。其余复选项均不一定为真。 -一个社会是公正的,则以下两个条件必须满足:第一,有健全的法律;第二,贫富差异是允许的,但必须同时确保消灭绝对贫困和每个公民事实上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根据题干的条件,最能够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A. S社会有健全的法律,同时又在消灭了绝对贫困的条件下,允许贫富差异的存在,并且绝大多数公民事实上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因此,S社会是公正的。 B. S社会有健全的法律,但这是以贫富差异为代价的,因此,S社会是不公正的。 C. S社会允许贫富差异,但所有人都由此获益,并且每个公民都事实上有公平竞争的权利。因此,S社会是公正的。 D. S社会虽然不存在贫富差异,但这是以法律不健全为代价的,因此,S社会是不公正的。 E. S社会法律健全,虽然存在贫富差异,但消灭了绝对贫困。因此,S社会是公正的。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D。 题干断定,法律健全是社会公正的必要条件。D项断定,S社会法律不健全,因此,可推出S社会不公正。 其余各项均不能由题干的条件得出。例如,A项断定S社会满足题干所提及的一个公正社会的所有必要条件,但并不能依此就断定S社会是公正的。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保持自尊;一个人只有受到自己所尊敬的人的尊敬,才能保持自尊;而一个用“追星”方式来表达自己尊敬情感的人,不可能受到自己所尊敬的人的尊敬。 以下哪项结论可以从题干的断定中推出? A.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可能用“追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尊敬情感。 B.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可能接受用“追星”的方式所表达的尊敬。 C.一个人如果受到了自己所尊敬的人的尊敬,他(她)一定是个心理健康的人。 D.没有一个保持自尊的人,会尊敬一个用“追星”方式表达尊敬情感的人。 E.一个用“追星”方式表达自己尊敬情感的人,完全可以同时保持自尊。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A。 在以下的叙述中,“受到自己所尊敬的人的尊敬”缩写为“受到尊敬”;“用‘追星’方式来表达自己尊敬情感”缩写为“追星”。 题干的断定可整理为: (1)如果“心理健康”,则“保持自尊”; (2)如果“保持自尊”,则“受到尊敬”;(“只有A,才B”=“如果B,则A”) (3)如果“追星”,则“不会‘受到尊敬’”。 从(3)可得: (4)如果“受到尊敬”,则“不会追星”。(“如果A,则非B”=“如果B,则非A”) 从(1)、(2)、和(4)可得: (5)如果“心理健康”,则“不会追星”。 这正是A项所断定的。因此,A项能从题干的断定中推出。 其余各项都不能从题干推出。 -林园小区有住户家中发现了白蚁。除非小区中有住户家中发现白蚁,否则任何小区都不能免费领取高效杀蚁灵。静园小区可以免费领取高效杀蚁灵。 如果上述断定都真,则以下哪项据此不能断定真假? Ⅰ.林园小区有的住户家中没有发现白蚁。 Ⅱ.林园小区能免费领取高效杀蚁灵。 Ⅲ.静园小区的住户家中都发现了白蚁。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Ⅱ和Ⅲ。 E.Ⅰ、Ⅱ和Ⅲ。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E。 题干作出了三个断定: 断定一:林园小区有住户家中发现了白蚁。 断定二:小区中有住户家中发现白蚁,是该小区免费领取高效杀蚁灵的必要条件。 断定三:静园小区可以免费领取高效杀蚁灵。 和选项Ⅰ相关的是断定一。但由断定一的真,不能断定选项Ⅰ的真假。 和选项Ⅱ相关的是断定一和断定二。但由这两个断定的真,不能断定选项Ⅱ的真假,因为断定二断定的是必要条件关系。 和选项Ⅲ相关的是断定二和断定三。由这两个断定的真,可推出“静园小区有住户家中发现白蚁”真,但由“静园小区有住户家中发现白蚁”真,不能确定选项Ⅲ的真假。 -如果飞行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且飞机在起飞前经过严格的例行技术检验,那么,飞机就不会失事,除非出现例如劫机这样的特殊意外。这架波音747在金沙岛上空失事。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 A.如果失事时无特殊意外发生,则飞行员一定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且飞机在起飞前没有经过严格的例行技术检验。 B.如果失事时有特殊意外发生,则飞行员一定严格遵守了操作规程,并且飞机在起飞前经过了严格的例行技术检验。 C.如果飞行员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且飞机起飞前没有经过严格的例行技术检验,则失事时一定没有特殊意外发生。 D.如果失事时没有特殊意外发生,则可得出结论:只要飞机失事的原因是飞行员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那么飞机在起飞前一定经过了严格的例行技术检验。 E.如果失事时没有特殊意外发生,则可得出结论:只要飞机失事的原因不是飞机在起飞前没能经过严格的例行技术检验,那么一定是飞行员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E。 题干实际断定,如果飞行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且飞机在起飞前经过严格的例行技术检验,并且不出现特殊意外,那么,飞机就不会失事。现在飞机失事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飞机失事的原因是:飞行员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或者飞机在起飞前没有经过严格的例行技术检验,或者出现了特殊意外。这三个原因,依次简记为P,Q和R。从题干的条件可知,这三个原因中,至少有一个存在,也可能都存在。 A项不成立。因为由R不是原因,不能断定P和Q同时都是原因,而只能断定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原因。 B项不成立。因为由R是原因,不能断定P和Q都不是原因。 C项不成立。因为由P和Q都是原因,不能断定R一定不是原因。 D项不成立。因为由R不是原因,不能断定:只要P是原因,Q就一定不是原因。 E项成立。因为R不是原因,可以断定:只要Q不是原因,P就一定是原因。否则,三者都不是原因,就会和题干的推断矛盾。 -只有在广江市的人才能够不理睬通货膨胀的影响;住在广江市的每一个人都要付税;每一个付税的人都发牢骚。根据上面的这些句子,判断下列各项哪项一定是真的? Ⅰ.每一个不理睬通货膨胀影响的人都要付税。 Ⅱ.不发牢骚的人中没有一个能够不理睬通货膨胀的影响。 Ⅲ.每一个发牢骚的人都能够不理睬通货膨胀的影响。 A.仅Ⅰ。 B.仅Ⅰ和Ⅱ。 C.仅Ⅱ。 D.仅Ⅱ和Ⅲ。 E.Ⅰ、Ⅱ和Ⅲ。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类似的题目曾多次出现。依次判断Ⅰ、Ⅱ和Ⅲ。 Ⅰ每一个不理睬通货膨胀影响的人,根据题干,那么肯定是住在广江市的人;而住在广江市的人都要付税,所以为真。 Ⅱ不发牢骚的人,那么肯定是不付税的人,因为题干说付税的人都发牢骚;不付税的人肯定没有住在广江市,因为广江市的每一个人都要付税;没有住在广江市,那么根据题干,一定不能够不理睬通货膨胀的影响。所以为真。 Ⅲ每一个发牢骚的人,是一个比付税的人可能更大的范围;而每一个不理睬通货膨胀影响的人,根据题干,肯定是住在广江市的人;这就是说,每一个发牢骚的人都肯定住在广江市;广江市的人是一个比付税的人可能小的范围。因此,可能存在矛盾,不一定为真。 (三)真话假话 把这类考题根据题目的表现形式归结为真话假话型,这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其本质是涉及了逻辑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往往是运用对当关系及复合命题推理等逻辑知识在所有叙述中找出有互相矛盾的判断,从而必知其一真一假。 下列两个性质命题是互相矛盾的: 1.“所有S是P”与“有些S不是P” 2.“所有S不是P”与“有些S是P” 下列两个模态命题是互相矛盾的: 1.“必然p”与“可能非p” 2.“不可能p”与“可能p” 要注意的是:有时两个命题虽然不是矛盾的,但互相反对(或下反对),即不能同真(或不能同假),那就可以推出两个判断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或者至少有一个是真的),这也同样可以成为解题的关键。 复合命题的矛盾关系要复杂些,考生要注意下列两个复合命题是互相矛盾的: 1.“p并且q”与“非p或者非q”。 2.“p或者q”与“非p并且非q”。 3.“要么p,要么q”与“p并且q”或者“非p并且非q”。 4.“如果p,那么q”与“p并且非q”。 5.“只有p,才q”与“非p并且q”。 6.“当且仅当p,才q”与“p并且非q”或者“非p并且q”。 真话假话类题型的解题基本思路主要有两种:一是用矛盾(或反对)法,具体做法是从题干提供的所有判断中,找到两个矛盾(或反对)的判断,从而知其真假关系,进一步可推理出答案;二是用假设反证法,有的貌似真话假话型题没有矛盾的判断,只能用假设反证法,这种方法虽然显得笨些,却很有实效。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在最初的考试中多次出现此题型,但在近来的考试中出现的次数已明显减少。不过,考生仍应多加戒备,因为此类考题实在是容易命题。 -某矿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关于事故原因,甲乙丙丁四位负责人有如下断定: 甲:如果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那么肯定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乙:确实有人违反操作规程,但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不是设备故障。 丙: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确实是设备故障,但并没有人违反操作规章。 丁: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 如果上述断定中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则以下断定都不可能为真,除了 A.甲的断定为真,有人违反了操作规程。 B.甲的断定为真,但没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C.乙的断定为真。 D.丙的断定为真。 E.丁的断定为真。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甲和丙的断定互相矛盾,其中必有一真一假。又只有一人的断定为真,因此,乙和丁的断定为假。由丁的断定假,可知: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不是设备故障。由乙的断定假,可推知:或者没有人违反操作规程,或者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因为已知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不是设备故障,所以,可推知:没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这样,可得出结论: 第一,事实上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不是设备故障。 第二,事实上没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丙的断定为假,因而甲的断定为真。 因此,除了B项为真外,其余各项均不可能真。 -学校在为失学儿童义捐活动中收到两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周、吴、郑、王中的某两位捐的。经询问,周说:“不是我捐的”;吴说:“是王捐的”;郑说:“是吴捐的”;王说:“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已知条件,请你判断下列哪项可能为真? A.是吴和王捐的。 B.是周和王捐的。 C.是郑和王捐的。 D.是郑和吴捐的。 E.是郑和周捐的。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吴和王的断定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其中必有一真,且只有一真。又由题干,只有两人说的是真话,因此,周和郑两人中有且只有一个人说真话。假设郑说真话,周说假话,则可得出:吴和周捐的款;假设周说真话,郑说假话,则可得出:周和吴都没捐,因而是郑和王捐的。这两种假设都没导致矛盾。因此,根据题干的条件,有关四人中哪两个捐款,有且只有两种情况可能为真:第一,吴和周捐的款,第二,郑和王捐的款。其余的情况一定为假。因此,选项A、B、D和E不可能为真;C项可能为真。 -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议论本班同学申请建行学生贷款的情况。 甲说:“我班所有同学都已申请了贷款。” 乙说:“如果班长申请了贷款,那么学习委员就没申请。” 丙说:“班长申请了贷款。” 丁说:“我班有人没有申请贷款。” 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则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甲说假话,班长没申请。 B.乙说假话,学习委员没申请。 C.丙说假话,班长没申请。 D.丁说假话,学习委员申请了。 E.甲说假话,学习委员没申请。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E。 经典题目。只有一个说假话的限定,给出了解此类题目的一条捷径,就是去寻找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这样其中就必然有一真一假。本题中,甲和丁就是矛盾的说法。这时,可以假设甲为真,再看乙和丙的话,乙显然与甲矛盾,则乙也为假,这时假话就不唯一了,因此甲所说必然为假。在“甲说假话”的两个选项中,如果是A,则丙所说为假,矛盾,故选E。 -某县领导参加全县的乡计划生育干部会,临时被邀请上台讲话。由于事先没有做调查研究,也不熟悉县里计划生育的具体情况,只能说些模棱两可、无关痛痒的话。他讲道:“在我们县14个乡中,有的乡完成了计划生育指标;有的乡没有完成计划生育指标;李家集乡就没有完成嘛。”在领导讲话时,县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手里捏了一把汗,因为领导讲的三句话中有两句不符合实际,真后悔临时拉领导来讲话。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县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情况? A.在14个乡中至少有一个乡没有完成计划生育指标。 B.在14个乡中除李家集乡外还有别的乡没有完成计划生育指标。 C.在14个乡中没有一个乡没有完成计划生育指标。 D.在14个乡中只有一个乡没有完成计划生育指标。 E.在14个乡中只有李家集乡完成了计划生育指标。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根据题意,知“有的乡完成”“有的乡没完成”“李家集乡没完成”三种情况一真二假。如果“有的乡完成”为假,则所有乡都完成,而后两句话必有一真,故不可能。从中推出“有的乡完成”必为真,则“有的乡没完成”“李家集乡没完成”均为假。进一步从“有的乡没完成”为假推出所有乡都完成了计划生育指标。 -学校的抗洪赈灾义捐活动收到一大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周、吴、郑、王中的某一位捐的。经询问,周说:“不是我捐的”;吴说:“是王捐的”;郑说:“是吴捐的”;王说:“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已知条件,请你判断下列哪项为真? A.周说的是真话,是吴捐的。 B.周说的是假话,是周捐的。 C.吴说的是真话,是王捐的。 D.郑说的是假话,是郑捐的。 E.王说的是真话,是郑捐的。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吴和王的话互相矛盾,因此,其中必有一真。又只有一人说真话,可推出周和郑均说假话,即事实上是周捐的款。所以B项为真。 (四)逻辑错误或推理评价 逻辑错误型考题较多地出现在早期的逻辑考试中,近来已不再考类似的考题。因为在大纲中已规定“不考察逻辑学的专门知识”,所以,直接判断逻辑错误的考题今后应该不会再出现。今后要考对逻辑错误的辨析,也只能考逻辑错误的类比,比如问你“题干中所犯逻辑错误与下列备选项中的哪一项最为类似?”也就是让考生比较题干和选项中所犯逻辑错误的相同或不同。这类逻辑错误类比型考题本书已把其归到下一节“类比与推理结构比较”。 另外,要求考生评价推理过程或指出推理缺陷的考题是今后这类考题的方向,这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在产品检验中,误检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把不合格产品下为合格:二是把合格产品定为不合格。有甲乙两个产品检验系统,它们依据的是不同的原理,但共同之处在于:第一,它们都能检测出所有送检的不合格产品;第二,都仍有恰好3%的误检率:第三,不存在一个产品,会被两个系统都误检。现在把这两个系统合并为一个系统,使得被该系统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包括且只包括两个系统分别工作时都测定的不合格产品。可以得出结论:这样的产品检验系统的误检率为0。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评价了上述推理? A.上述推理是必然性的,即如果前提真,则结论一定真。 B.上述推理很强,但不是必然性的,即如果前提真,则为结论提供了很强的证据,但附加的信息仍可能削弱该论证。 C.上述推理很弱,前提尽管与结论相关,但最多只为结论提供了不充分的根据。 D.上述推理的前提中包含矛盾。 E.该推理不能成立,因为它把某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的根据,当作充分条件的根据。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A。 不妨把上述甲乙两个系统所合并成的系统称为系统丙。 由题干,对于甲乙两个系统中的任一系统: 测定为合格的产品实际上都是合格产品; 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中,实际上有3%是合格产品,属误检; 甲系统误检为不合格的产品,若经乙系统检验,则被测定为合格(同样,乙系统误检为不合格的产品,若经甲系统检验,则被测定为合格)。 因此,任意一批产品,如果分别经过甲乙两个系统的检验,那么,其中的不合格产品,包括并且只包括两个系统都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 由题干,丙系统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包括且只包括两个系统分别工作时都测定的不合格产品,因此,其误检率为0。 -有一种观点认为,到21世纪,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据统计,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发展;到21世纪,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4000万至1亿1千万人,其中,60%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同样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的艾滋病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而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反驳所使用的方法? A.对“论敌”的立论动机提出质疑。 B.指出“论敌”把两个相近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 C.对“论敌”的论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D.提出一个反例来否定“论敌”的一般性结论。 E.指出“论敌”在论证中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范围。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本题属于指出推理缺陷。 题干所反驳的观点的结论是:到21世纪,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上升。 题干对此所作的反驳实际上指出:上述观点把“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和“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这两个相近的概念错误地当作同一概念使用;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虽低于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发达国家的艾滋病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以及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其实际死于艾滋病的人数仍可能多于发展中国家。因此,B项恰当地概括了题干中的反驳所使用的方法。其余各项均不恰当。 -东方日出,西方日落,社会是发展的,生物是进化的,都反映了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小王对此不以为然。他说,有的规律是可以改造的。人能改造一切,当然也能改造某些客观规律。比如价值规律不是乖乖地为精明的经营者服务了吗?人不是把肆虐的洪水制住而变害为利了吗? 试问,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提示了小王上述议论中的错误? A.他过高地估计了人的力量。 B.他认为“人能改造一切”是武断的。 C.他混淆了“运用”与“改造”这两个概念。 D.洪水并没有都被彻底制服。 E.价值规律若被改造就不叫价值规律了。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且不说洪水是不是被人类彻底制服,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小王认为肆虐的洪水被人们制住而变害为利是改造规律的体现,其实这是人类运用规律的体现。精明的经营者也只是掌握了价值规律然后为我所用,怎么可能改造价值规律呢?价值规律若能被人随意改造那就不叫“规律”了(注意:这与选项E并不同)。所以,选C。 (五)类比与推理结构比较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的,而且知道其中的一个对象还具有另一种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这一属性的推理。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是,现实中的事物的各个属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如两个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似的,那它们完全可能在另外的属性上也是相似的。 推理结构比较是主要从形式结构上比较题干和五个选项之间的相同或不同,即比较几个不同推理在结构上的相同或者不同。其解题基本思路是,着重考虑从具体的、有内容的思维过程的论述中抽象出一般形式结构,即用命题变项表示其中的单个命题,或用词项变项表示直言命题中的词项,每一个推理中相同的命题或词项用相同的变项表示,不同的命题或词项用不同的变项表示。做这类题型只考虑抽象出推理结构和形式,而不考虑其内容的对错,例如:地球上一切事物都是生物,长城是地球上的事物,所以,长城是生物。该三段论虽然大前提有误,但推理结构是正确的。有时,甚至题干本身的推理结构就是错误的,由于要求我们从中找出一个推理结构与题干类似的选项,因此我们同样不要在乎题干推理结构是否正确,只要找到一个类似结构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要选修数理逻辑课,必须已修普通逻辑课,并对数学感兴趣。有些学生虽然对数学感兴趣,但并没修过普通逻辑课,因此,有些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不能选修数理逻辑课。 以下哪项的逻辑结构与题干的最为类似? A.据学校规定,要获得本年度的特设奖学金,必须来自贫困地区,并且成绩优秀。有些本年度特设奖学金的获得者成绩优秀,但并非来自贫困地区,因此,学校评选本年度奖学金的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B.一本书要畅销,必须既有可读性,又经过精心的包装。有些畅销书可读性并不大,因此,有些畅销书主要是靠包装。 C.任何缺乏经常保养的汽车使用了几年之后都需要维修,有些汽车用了很长时间以后还不需要维修,因此,有些汽车经常得到保养。 D.高级写字楼要值得投资,必须设计新颖,或者能提供大量办公用地。有些新写字楼虽然设计新颖,但不能提供大量的办公用地,因此,有些新写字楼不值得投资。 E.为初学的骑士训练的马必须强健而且温驯,有些马强健但并不温驯,因此,有些强健的马并不适合于初学的骑手。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E。 题干的结构是: 如果p,则(q并且r);r并且非q;因此,r并且非p 各选项中,E项的结构和题干的最为类似。 -农科院最近研制了一高效杀虫剂,通过飞机喷撒,能够大面积地杀死农田中的害虫。这种杀虫剂的特殊配方虽然能保护鸟类免受其害,但却无法保护有益昆虫。因此,这种杀虫剂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农田中的各种益虫。 以下哪项产品的特点,和题干中的杀虫剂最为类似? A.一种新型战斗机,它所装有的特殊电子仪器使得飞机员能对视野之外的目标发起有效攻击。这种电子仪器能区分客机和战斗机,但不能同样准确地区分不同的战斗机。因此,当它在对视野之外的目标发起有效攻击时,有可能误击友机。 B.一种带有特殊回音强立体声效果的组合音响,它能使其主人在欣赏它的时候倍感兴奋和刺激,但往往同时使左邻右舍不得安宁。 C.一部经典的中国文学名著,它真实地再现了中晚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但是,不同立场的读者从中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结论。 D.一种新投入市场的感冒药,它能迅速消除患者的感冒症状,但也会使服药者在一段时间中昏昏欲睡。 E.一种新推出的电脑杀毒软件,它能随时监视并杀除入侵病毒,并在必要时会自动提醒使用者升级,但是,它同时减低了电脑的运作速度。[解题分析]正确答案:A。 题干中的杀虫剂的特点是能区分鸟类和昆虫,但不能区分昆虫中的益虫与害虫,因此,在杀死害虫时虽然高效,但同时也杀死了益虫。 A项中的战斗机的特点是能区分客机和战斗机,但不能区分战斗机中的敌机与友机,因此,攻击敌机虽然有效,但也可能误击友机。这和题干中杀虫剂的特点类似。其余各项产品都不具有类似于题干中杀虫剂的上述特点。 -对同一事物,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这两种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可见,不存在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言。 以下除哪项外,都与题干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近似? A.甲:“厂里规定,工作时禁止吸烟。”乙:“当然,可我吸烟时从不工作。” B.有的写作教材上讲,写作中应当讲究语言形式的美,我的看法不同。我认为语言就应该朴实,不应该追求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C.有意杀人者应处死刑,行刑者是有意杀人者,所以行刑者应处死刑。 D.象是动物,所以小象是小动物。 E.这种观点既不属于唯物主义,又不属于唯心主义,我看两者都有点像。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E。 逻辑错误题目首先要搞清是什么逻辑错误。本题题干的逻辑错误是偷换概念,前后出现的两个“共同语言”是两个概念。 与题干推理错误最近似的是A和B,工作既是一个时段概念,也可以是一个动作的概今,A偷换了二者,B中的语言也有这个问题;选项C严格地讲并没有逻辑错误,只是前提“有意杀人者应处死刑”本身有问题;选项D的逻辑错误是“小动物”已经成了另外一个概念,与“小的动物”是有不同的。之所以选择E,是因为E的逻辑错误是自相矛盾,与题干的逻辑错误离得最远。 -如果学校的财务部门没有人上班,我们的支票就不能入账;我们的支票不能入账。因此,学校的财务部门没有人上班。 请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上句推理结构最为相似的一句。 A.如果太阳神队主场是在雨中与对手激战,就一定会赢。现在太阳神队主场输了,看来一定不是在雨中进行的比赛。 B.如果太阳晒得厉害,李明就不会去游泳。今天太阳晒得果然厉害,因此可以断定,李明一定没有去游泳。 C.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加这一次的决赛,除非没有通过资格赛的测试。这个学生不能参加决赛,因此他一定没有通过资格赛的测试。 D.倘若是妈妈做的菜,菜里面就一定会放红辣椒。菜里面果然有红辣椒,看来,是妈妈做的菜。 E.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公司一般不批准职员们的事假申请。公司批准了职员陈小鹏的事假申请,看来其中一定有一些特别的原因。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D。 题干的推理结构是:如果P,那么Q;Q。因此P。 A项的结构是:如果P,那么Q;非Q。因此非P。 B项的结构是:如果P,那么Q;P。因此Q。 C项的结构是:P,除非Q;非P。因此非Q。 D项的结构是:如果P,那么Q;Q。因此P。 E项的结构是:如果P,那么Q;非Q。因此非P。 显然,D项和题干具有相同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