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说明:
历史唯物主义,又叫做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坚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看待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之前的历史观多属于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区分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唯心史观)的标准是如何回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个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唯心史观则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有五个动力。其中基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无论是阶级社会还是没有阶级的社会,无论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这两对基本矛盾推动着社会不断前进。对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有着截然不同的回答。唯心史观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认为则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大纲考点:
(1)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统一。
(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
(4) 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
(5) 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6)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7)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8) 经济基础的内涵。
(9) 上层建筑的含义。
(10)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1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
(12) 社会形态的内涵。
(13)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4)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15)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6)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17)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8)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19) 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
(20) 阶级分析方法。
(21)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22)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3)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24)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25) 科学技术的含义。
(26) 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
(27)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
(28) 两种历史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29)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
(30) 人的本质。
(31)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
(32)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33)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34) 个人与社会历史。
(35) 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6)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考试题型:
就近5年的考研政治真题来看,考试形式以客观题,即选择题为主。2010年的考研真题仅仅考查了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2分的多项选择题)。
复习策略:
除了根据所给图示,掌握基本框架之外。考点(1)、(4)、(5)、(8)、(9)、(12)—(15)、(18)—(22)、(25)—(29)、(31)、(35)以选择题的方式记忆;(2)(3)(6)(7)(10)(11)(16)(17)(23)(24)(30)(32)(33)(34)(35)(36)以材料分析的方式记忆,即不但要求考生熟记内容,而且要会用所记忆的知识点来分析材料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图示复习法”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图示复习法”之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图示复习法”之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图示复习法”之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图示复习法”之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