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考研政治重难点全预测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考研政治 >> 正文 2011年考研政治重难点全预测

考研试卷库
2011年考研政治重难点全预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主义,还包括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3、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4、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哲学派别的标准

3、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彻底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即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6、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的区别,不在于它们是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在于前者的正确反映,后者的歪曲反映。各种意识,无论正确与否,都可以在客观世间找到它们的“原型”

7、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有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8、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9、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的客观性。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特性的具体性与可变性

10、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统一性。其方法论意义: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2、物质性: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直接现实性是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本质特征,是指实践超出了主观认识的范围,能够把理论转化为现实;其造成的结果是:实践高于认识。

13、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构成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14、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始终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纳入了社会过程的物质交换关系,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

15、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16、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17、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8、系统具有整体性(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19、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展程度不同的变化。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20、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22、方法论意义: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坚持矛盾分析法,即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辨证认识的实质所在,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主要方法。

23、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24、分析矛盾特殊性,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

25、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谓看本质,抓主流,就是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26、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其中,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27、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

28、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29、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实际工作中,要把远大的理想目标和科学的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敢想、敢闯的革命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

30、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现象中有真象和假象,其中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与真象一样都是客观的,现象不是反映而是表现本质。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回事。

31、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本质决定现象,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列宁:“本质在显现;现象是本质的。”

32、因果联系是客观普遍的,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因果联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杂因果)。

33、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34、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社会谋福利的目的。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35、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36、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但是历史事件却是不可以重复出现的。

37、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再次,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38、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其中,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